纰字康熙字典熱度:65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ī,pí,【漢字註音】ㄆㄧ

【語音朗讀】

【未集中】【糸】【纰字五行屬】

【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𠀤音毗。

【爾雅·釋言】紕,飾也。

【詩·鄘風】素絲紕之。

【箋】素絲爲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

又【集韻】平祕切,音備。

【正韻】毗意切,音避。義𠀤同。

又【集韻】賔彌切,音𤰞。

【正韻】蒲糜切,音皮。緣也。

【禮·玉藻】縞冠素紕。

【註】緣邊也。

又【廣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𠀤音陴。義同。

又【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𠀤音批。

【禮·大傳】五者一物紕繆。

【註】紕繆,猶錯也。又【玉篇】紕,纇也。

又【廣韻】繒欲壞也。

又【增韻】繒疏也。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

【說文】紕,氐人𦇧也。

又【集韻】補履切,音比。義同。

又【廣韻】昌里切,音齒。績苧一紕。出《新字林》。 【集韻】或作𦀘。


考證:〔又【集韻】蒲眠切,音編。〕 謹按編非蒲眠切。今据原文音編改音蹁。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纰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糸部

楷書

纰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纰
中国大陆
台湾 纰
台湾
韩国 纰
韩国

纰字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氐人𦇧也。讀若《禹貢》玭珠。从糸比聲。卑履切

『說文解字注』

氐人𦇧也。氐人所織毛布也。周書伊尹爲四方獻令。正西以紕罽爲獻。後漢西南夷傳。冄駹夷能作毞毲。毞卽紕也。華陽國志同。禮記用紕爲紕繆字。从糸。毛似糸。故从糸。比聲。讀若禹貢玭珠。卑履切。十五部。亦平聲。玭珠見玉部注。

纰字解釋

纰字基本屬性

  1. 纰的部首:糸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vmpp

  2. 四角號碼:22110鄭碼查詢:zrrrBig5編碼:AFC4gb2312碼:E7A2

  3. uni-code:基本区 U+7EB0首尾分解:纟比部件分解:纟比

  4. 造字法:形声;从纟、比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紕紕 𦀘 𧧺

纰字基本含義

1. 紕 [pī]2. 紕 [pí]3. 紕 [bǐ]

紕 [pī]
  1. 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線~了。把這一團毛線~開。

紕 [pí]
  1.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素絲~之”。

  2. 所鑲的邊緣:“縞冠素~”。

紕 [bǐ]
  1. 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