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字康熙字典熱度:88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ú,【漢字註音】ㄆㄨˊ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蒲字五行屬木】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

【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

【釋名】蒲,草也。

【周禮·天官·醢人】深蒲。

【詩·大雅】維筍及蒲。

【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

【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

【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

【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

【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𤰞。

【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

【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

【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

【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

【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

【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

【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

【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

【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

【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叶頗五切,音浦。

【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叶下戍許。


考證:〔【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功,亦勿能加也。〕 謹照原文功改巧。勿改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蒲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艸部

睡虎地簡17.131(隸)

天文雜占2.6(隸)
西漢

相馬經6上(隸)
西漢

西陲簡55.5(隸)
東漢

魯峻碑陰(隸)
東漢

楷書

蒲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蒲
中国大陆
台湾 蒲
台湾
香港 蒲
香港
日本 蒲
日本
韩国 蒲
韩国
旧字形 蒲
旧字形

蒲字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水艸也。可以作席。从艸浦聲。薄胡切

『說文解字注』

(蒲)水艸也。或㠯作席。周禮。祭祀席有蒲筵。从艸。浦聲。此當云從艸水、甫聲。薄胡切。五部。

蒲字解釋

蒲字基本屬性

  1. 蒲的部首:艸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teib

  2. 四角號碼:44127鄭碼查詢:evfbBig5編碼:BB5Agb2312碼:C6D1

  3. uni-code:基本区 U+84B2首尾分解:艹浦部件分解:艹氵甫

  4. 造字法:形声;从艹、浦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

蒲字基本含義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裏,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製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黃(蒲的花粉)。~棒。~草。~絨。~扇。

  2. 指“菖蒲”:~節。~月(指農曆五月)。

  3. 庵,用草蓋的圓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