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字康熙字典熱度:232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wèi,【漢字註音】ㄨㄟˋ

【語音朗讀】

【午集上】【田】【畏字五行屬土】

【午集上】【田字部】

〔古文〕𤰲𤰣【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𠀤音尉。惡也。

【廣韻】畏懼。

【增韻】忌也。又心服也。怯也。

【易·震卦】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書·呂𠛬】永畏惟罰。

【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

【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

【釋文】畏如字。徐音威。○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杜子春云畏當作威。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

【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同嵔。嵔壘,山名。或省。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

【註】畏作威。〕 謹照原文註畏作威改:杜子春云畏當作威。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畏字的字形演變


乙669(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𦅫鎛(金)
春秋中期

王孫遺者鐘(金)
春秋晚期

王子午鼎(金)
春秋晚期

沇兒鎛(金)
春秋晚期

王孫誥鐘(金)
春秋晚期

郭.五.34(楚)

郭.成.5(楚)

說文古文

說文‧甶部

睡.日甲24背(隸)

老子甲後193(隸)
西漢

滿城漢墓宮中行樂錢(隸)
西漢

孫臏37(隸)
西漢

孔彪碑(隸)
東漢

石經論語殘碑(隸)
東漢

楷書

畏字的甲骨文


乙669合14173賓組

乙7318合22091午組

餘1.2合17442賓組

鐵146.2合19484賓組

畏字的金文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

沇兒鎛春秋晚期集成203

王孫遺者鐘春秋晚期集成261

王子午鼎春秋晚期集成2811

王孫誥鐘春秋晚期新收309頁

陳貝方簋蓋戰國早期集成4190

蔡侯產劍戰國早期集成11602

蔡侯產劍戰國早期集成11603

畏字的象形文

讀音:wèi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說文古文;

秦簡;

小篆;

隸書

讀音:wèi

“畏” 的本義是恐懼,害怕。《說文》: “畏,惡也。從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商代甲骨文1-2的 “畏” 字是在 “鬼” 字邊加上刀、杖符號“” 。古人對“鬼”本來就很害怕, 拿著刀杖的 “鬼”就更可怕了。 《說文》稱畏字是 “鬼頭而虎爪” ,這是從金文5和 “說文古文” 的字形理解到的。小篆規範筆畫的過程中將刀杖或爪變形。漢隸書( 《孔彪碑》 )將上邊的鬼頭(甶, 讀fú)寫作“田” , 下邊的虎爪寫作 “” (實為“亡”字), 徹底脫離了象形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畏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畏
中国大陆
台湾 畏
台湾
香港 畏
香港
日本 畏
日本
韩国 畏
韩国
旧字形 畏
旧字形

畏字說文解字

【卷九】【甶】

『說文解字』

惡也。从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𤰲,古文省。於胃切

『說文解字注』

(畏)惡也。从甶、虎省。虎上體省而儿不省。儿者、似人足而有爪也。於貴切。十五部。鬼頭而虎爪。可畏也。說會意。

(𤰲)古文省。下象爪形。

畏字解釋

畏字基本屬性

  1. 畏的部首:田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wmv

  2. 四角號碼:60732鄭碼查詢:kihBig5編碼:ACC8gb2312碼:CEB7

  3. uni-code:基本区 U+754F首尾分解:田衣部件分解:田一衣

  4.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土

  5. 異體字:威喂崴𤱖𠂽𤰵𤱫𤰣𤰰𤰲威 崴 喂 𠂽 𤰣 𤰲 𤰵 𤱖 𤱫 𤰰 𪽉𤱖𠂽𤰵𤱫𤰣𤰰𤰲

畏字基本含義

  1. 怕:~懼。~難(nán )。~罪。大無~。望而生~。

  2. 敬服:敬~。~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後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