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夏
【繁體漢字】夏,【漢語拼音】xià,【漢字註音】ㄒㄧㄚˋ
【語音朗讀】
【丑集下】【夊】【夏字五行屬火】
【丑集下】【夊字部】
〔古文〕𡔰𠍺昰𡕾【唐韻】【正韻】胡駕切【集韻】【韻會】亥駕切,𠀤音暇。四時,二曰夏。
【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
【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
又【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𠀤音下。中國曰華夏。
【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
【詩·周頌】肆于時夏。
又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
又國名。
【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
【晉史】赫連勃勃。
【宋史】李元昊,𠀤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
又澤名。
【書·禹貢】雷夏旣澤。
又大夏,禹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
【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驁夏。齊音齋,裓音陔,驁音遨。○按九夏,有聲無辭,註疏以《雅》《頌》諸篇强分配之,非。
又大屋曰夏。
【宋玉·招魂】冬有穾夏。
又大俎曰夏。
【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註】大俎,一名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又五色曰夏。
【書·禹貢】羽畎夏翟。
【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飾。
【周禮·春官·𣑱人之職】秋𣑱夏。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蓋取諸此。
又【集韻】舉下切,音賈。地名。負夏,衞地。
【禮·檀弓】曾子弔于負夏。又陽夏,在開封。
【史記·高祖紀】追項王至陽夏。
又木名。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註】夏,榎也。楚,荆也。
【詩·大雅】不長夏以革。
【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𠛬。
又,胡可切,音荷。
【𨻰琳·瑪瑙勒賦】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奪丹烏,明照烈火。
又叶創舉切,音楚。
【揚雄·城門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設夫險阻。又叶胡故切,音互。
【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四月維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 【春秋釋例】除春夏之夏,餘皆戸雅切。
【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時之夏,餘義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刪。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夏” 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最初為中原古部落名,後泛指中國。《說文》 : “夏,中國之人也。” 因當時中原一帶氣候炎熱,故金文1的“夏” 字寫作 “” , 表現出赤足露臂, 手腳叉開的夏日人形; 金文2寫作“”, 在 “頁”旁加一 “妟”字, “妟”有豔陽高照義, 仍表示熱; 金文3寫作“” , 是在突出頭麵的 “頁”字旁加一“足”字, 用赤足表示天氣熱。“說文古文”和《三體石經》都使用了 “日”或“足”這兩個重要字素,可見“夏” 又指夏天的原因。隸書(漢《郭有道碑》 )寫作 “”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五】【夊】
《說文解字》
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𠍺,古文夏。胡雅切
《說文解字注》
(夏)中國之人也。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胡雅切。古音在五部。
(𠍺)古文夏。
夏的部首:夊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muhe
四角號碼:10407鄭碼查詢:anrsBig5編碼:AE4Cgb2312碼:CFC4
uni-code:基本区 U+590F首尾分解:一夂部件分解:丆目夂
造字法:会意;从页、从臼、从攵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火
異體字:昰夓廈夓𡕾𨂮𠍺昰 𠀼 𠌘 𠍺 𡔰 𡕭 𡕻 𡕾 𡖃 𣋗 𤴞 𧈄 𩖳 廈 夓 𨂮夓𡕾𨂮𠍺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糧。
中國朝代名:~代。~曆。
指中國:華~。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