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襄
【繁體漢字】襄,【漢語拼音】xiāng,【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申集下】【衣】【襄字五行屬火】
【申集下】【衣字部】
〔古文〕𡣿𠆝𧞜【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湘。
【說文】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襄。
又上也。
【書·堯典】懷山襄陵。
【註】包山上陵也。又【臯陶謨】思曰:贊贊襄哉。
【疏】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又除也。
【詩·鄘風】牆有茨,不可襄也。
又成也。
【左傳·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又駕也。
【詩·鄭風】兩服上襄。
【註】上駕,馬之最良者也。又【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箋】駕,謂更其肆也。從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謂之七襄。
又【史記·諡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又地名。
【史記·高祖功臣侯表】襄平。
【索隱曰】屬臨淮。
【後漢·郡國志】上黨郡襄垣。
又【廣韻】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陽郡,西魏攺襄州,因水立名。
【韻會】宋升襄陽府。
又姓。
【後漢·襄楷傳註】《風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 【說文】作𧞻。又𦦶、𦦬。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與 “襄” 同源, 與 “禳、嚷、壤” 密切相連。 《說文》稱: “,亂也。從爻工交吅。 ”從金文寫作 “、 、 ”看, 基本字素是由土壤的“土” 、表示手持工具的 “攴” 、和由兄長祈禱求雨的 “況”等字素組成,當是古人為改善土地墒情而向天祈雨的情景,因此是土壤的 “壤”字的前身。其中金文2中間是人頭頂接雨的容器,即 “況”字; 左邊是土壤的土; 右邊是手持工具動作形的 “攴” (讀pū )。金文1將 “土”字置於容器中,並在左邊加了一個指事符號,金文3加一個“口”字,表示求雨的人在張開大口向天神地祇大聲祈禱。這正是《說文》釋作 “亂也” 的依據。此字是“嚷” 的初文,也是“禳” 的本字。古璽文寫作“” , 上邊用了兩個“口” , 表示很多人在同時呼喊。 “說文籀文”寫作“” , “土”字訛變成“工” , “攴”字異化為“爻” 。 小篆寫作“” 。
圖為“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衣】
『說文解字』
漢令:解衣耕謂之襄。从衣𤕦聲。𡣿,古文襄。息良切〖注〗𧞜,古文。
『說文解字注』
(襄)漢令。解衣而耕謂之𧞻。而字依韵會補。此襄字所以从衣之本義,惟見於漢令也。引伸之爲除去。爾雅釋言、詩牆有茨出車傳皆曰:襄,除也。周書謚法云:辟地有德曰襄。凡云攘地,攘夷狄皆襄之假借字也。又引伸之爲反復。大東傳云:襄,反也,謂除此而復乎彼也。釋言又曰:襄,駕也。此驤之假借字,凡云襄上也。襄舉也皆同。又馬注皋陶謨曰:襄,因也。謚法因事有功曰襄。此又攘之假借字。有因而盜曰攘,故凡因皆曰攘也。今人用襄爲輔佐之義,古義未嘗有此。从衣𤕦聲。息良切。十部。
(𡣿)古文𧞻。不能得其會意形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