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字康熙字典熱度:50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duó,【漢字註音】ㄉㄨㄛˊ

【語音朗讀】

【戌集上】【金】【鐸字五行屬】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待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𠀤音度。

【說文】大鈴也。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兩司馬執鐸。

【玉篇】所以宣敎令也。

【釋名】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

【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傳】木鐸,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敎。

【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

【註】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衆。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又【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註】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

又牛鐸。

【世說】晉荀勗逢趙賈人牛鐸鳴,識其聲,及掌樂,音未調,曰得趙賈牛鐸則諧矣。下郡國,悉送牛鐸,得之果諧。

又【開元遺事】宮中簷閒縣碎玉片,風搖如環珮聲,名占風鐸。

又地名。

【左傳·僖十六年】狄侵晉,取狐㕑受鐸。

【註】受鐸,晉地,在汾北。

又國名。

【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

【註】鐸辰,留吁之屬。

又宮名。

【左傳·哀三年】司鐸火。

【註】司鐸,宮名。

又姓。

【左傳·成十八年】鐸遏𡨥爲上軍尉。

【前漢·藝文志】鐸氏微三篇。

【註】楚太傅鐸椒也。

又人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曹叔振鐸。又【昭十三年】司鐸射。

【註】魯大夫。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鐸通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甲狄氏,及留吁鐸辰。〕 謹照原文赤甲狄氏改赤狄甲氏。

詞條更新時間:2025-02-07

鐸字的字形演變


虎台君鼎(金)
春秋晚期

□外卒鐸(金)
戰國早期

曾侯乙鐘(金)
戰國早期

曾侯乙鐘(金)
戰國早期

說文‧金部

漢印徵
西漢

宮鐸(隸)
東漢至魏晉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鐸字的金文


□外卒鐸戰國早期集成420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虎台君鼎春秋晚期集成2477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325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87

鐸字的象形文

讀音:duó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隸書

讀音:duó

“鐸”是一種用於發布軍法政令時搖動的大鈴。《說文》 : “鐸,大鈴也。軍法: 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鐸。從金,睪聲。” 因多為青銅等製造,故形義符用 “金” ,表示金屬。而 “睪” (讀yì)並非僅表示讀音, 而是表示選擇。金文寫作“” , 小篆寫作“” 。隸書寫作“” 。

注: “睪” 的本義是負責察看(誰是)罪人。《說文》 : “睪,目視也。 從橫目, 從㚔。 令吏將目捕罪人也。 ”一說是“眼線” , 即偵察, 伺視罪人。義相近。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鐸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鐸
中国大陆
台湾 鐸
台湾
香港 鐸
香港
日本 鐸
日本
韩国 鐸
韩国
旧字形 鐸
旧字形

鐸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大鈴也。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兩司馬執鐸。从金睪聲。徒洛切

『說文解字注』

(鐸)大鈴也。𡔷人。以金鐸通𡔷。注。鐸、大鈴也。謂鈴之大者。說者謂軍法所用金鈴金舌、謂之金鐸。施令時所用金鈴木舌、則謂之木鐸。按大司馬職曰振鐸。又曰摝鐸。鄭謂摝、掩上振之。鐸之制同鈴。从金。睪聲。徒洛切。五部。軍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兩司馬執鐸。見大司馬職。

鐸字解釋

鐸字基本屬性

  1. 鐸的部首:金部外筆畫:13筆畫總數:21倉頡號碼:cwlj

  2. 四角號碼:86141鄭碼查詢:plbuBig5編碼:C54Dgb2312碼:EEEC

  3. uni-code:基本区 U+943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鈬铎鈬 铎

鐸字基本含義

  1. 見“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