諑字康熙字典熱度:35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huó,【漢字註音】ㄓㄨㄛˊ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諑字五行屬】

【酉集上】【言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竹角切,音斲。

【廣雅】訴也,責也,譖也,䛼也。

【揚子·方言】楚以南謂愬爲諑。

【屈原·離騷】衆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

【註】謠,謂毀也。諑,猶譖也。

【元包經】諑加于譎,傳曰:遭讒毀也。

【韓愈·納涼聯句】拙謀傷巧諑。

又【韻會小補】通作椓。引《左傳·哀十七年》又使椓之註,訴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諑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諑
中国大陆
台湾 諑
台湾
香港 諑
香港
日本 諑
日本
韩国 諑
韩国
旧字形 諑
旧字形

諑字解釋

諑字基本屬性

  1. 諑的部首:言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yrmso

  2. 四角號碼:01632鄭碼查詢:sgsBig5編碼:E7D8gb2312碼:DAC2

  3. uni-code:基本区 U+8AD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讠、豕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诼

諑字基本含義

  1. 造謠譭謗: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