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字康熙字典熱度:81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qí,【漢字註音】ㄑㄧˊ

【語音朗讀】

【亥集上】【馬】【騎字五行屬】

【亥集上】【馬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

【說文】跨馬也。

【䆁名】騎,支也,兩脚支別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奇寄切,音芰。義同。

又【增韻】馬軍曰騎。

【禮·曲禮】前有車騎。

【疏】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今言騎,是周末時禮。

【能攺齋漫錄】左傳昭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

【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馬,馬以駕車,不言單騎。至六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乗,騎萬匹是也。

又票騎,官名。

【前漢·武帝紀】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

【註】位三司,品秩同大將軍。

又旄頭騎。

【漢官儀】舊選羽林爲旄頭,被髮先驅。或云:旄頭騎自秦始。

又飛騎。

【正字通】唐貞觀中擇膂力驍捷善射者,謂之飛騎。衣五色袍,乗六閑馬,每上出遊幸,從駕行。

又姓。

【戰國策】燕將騎劫。


考證:〔【逸雅】騎,支也。〕 謹照原書逸雅改䆁名。〔【禮·曲禮】前有車騎。

【註】古人不騎馬。〕 謹照原書註改疏。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0

騎字的字形演變


騎傳馬節(金)
戰國

包2.119(楚)

說文‧馬部

孫臏102(隸)
西漢

西陲簡40.4(隸)
西漢

西狹頌(隸)
東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騎字的象形文

讀音:qí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小篆騎;

小篆奇;

漢簡;

隸書騎;

隸書奇

讀音:qí

“騎”本義是騎馬。《說文》: “騎,跨馬也。” 引申為兩腿分開跨在其他東西上,也指可乘坐的動物,如騎牛、騎驢等。商代的甲骨文象一人騎在非馬非欄的物體上邊,有學者認為騎的是簡化了的馬,其實不專一刻畫馬的形象正是造字者的聰明之處,使騎字更帶有廣義性(此字也釋作 “奇” )。金文1、2均是古璽文,馬旁的寫法不同,正說明秦未統一文字前的混亂狀態。小篆確立了“騎”字的基本寫法,為隸書奠定了基礎。漢隸書( 《景君碑》 )將小篆的弧筆圓折改為直筆方折, 特別是將“”寫作“” , 脫離了象形字,進入今文時代。今簡化字寫作 “騎”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騎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騎
中国大陆
台湾 騎
台湾
香港 騎
香港
日本 騎
日本
韩国 騎
韩国
旧字形 騎
旧字形

騎字說文解字

【卷十】【馬】

《說文解字》

跨馬也。从馬奇聲。渠羈切

《說文解字注》

(騎)跨馬也。兩髀跨馬謂之騎,因之人在馬上謂之騎。今分平去二音。曲禮曰:前有車騎。正義曰: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者。今言騎,當是周末時禮。按左傳:左師展將以昭公乘馬而歸。此必謂騎也,然則古人非無騎矣。趙旃以其良馬二,濟其兄與叔父,非單騎乎。从馬奇聲。渠羈切。古音在十七部。

騎字解釋

騎字基本屬性

  1. 騎的部首:馬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8倉頡號碼:sfkmr

  2. 四角號碼:74321鄭碼查詢:cuajBig5編碼:C34Dgb2312碼:C6EF

  3. uni-code:基本区 U+9A0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马、奇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骑

騎字基本含義

  1. 見“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