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字康熙字典熱度:52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é,【漢字註音】ㄜˊ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訛字五行屬】

【酉集上】【言字部】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𠀤音囮。

【玉篇】與譌同。僞也,謬也,舛也。

【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傳】訛,僞也。

【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𠀤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

【註】世以妖言爲訛。

【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

【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

【書·堯典】平秩南訛。

【傳】訛,化也。

【史記·五帝紀】作南譌。

【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

【讀書通】又通作僞。

【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

【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

【詩·小雅】或寢或訛。

【傳】訛,動也。

【韓詩】作譌。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

【詩·王風】尚寐無吪。

【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又獸名。

【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又蛇名。

【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

【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

【註】野火也。

【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

【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

【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訛字的金文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訛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訛
中国大陆
台湾 訛
台湾
香港 訛
香港
日本 訛
日本
韩国 訛
韩国
旧字形 訛
旧字形

訛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訛”字头,请参考“譌”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譌言也。从言爲聲。《詩》曰:“民之譌言。”五禾切

《說文解字注》

(譌)譌言也。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从言爲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訛字解釋

訛字基本屬性

  1. 訛的部首:言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yrop

  2. 四角號碼:04610鄭碼查詢:snrrBig5編碼:B35Fgb2312碼:B6EF

  3. uni-code:基本区 U+8A1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讠、化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叱讹吪譌䚰 叱 吪 譌 讹

訛字基本含義

  1. 錯誤:~字。~誤(文字、記載錯誤)。~謬。~傳(chuán )。以~傳~。

  2. 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利:~詐。

  3. 謠言:~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

  4. 感化,變化:“歲月遷~。”

  5. 野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