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聚
【繁體漢字】聚,【漢語拼音】jù,【漢字註音】ㄐㄩˋ
【語音朗讀】
【未集中】【耳】【聚字五行屬金】
【未集中】【耳字部】
【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𠀤徐上聲。
【說文】會也。
【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
【禮·檀弓】聚國族於斯。
【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
【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
【註】聚謂所同歸凑也。
又【玉篇】斂也。
【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
【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
又居也,邑落也。
【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
【註】聚謂村落也。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
【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
【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
【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于鄕。
又積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
【註】聚謂衆所宜。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
【註】聚,具也。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
【註】晉邑。
又【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𠀤音𡒍。義同。
又音娵。
【史記·歷書】月名畢聚。日得甲子。索隱讀。
又與驟同。
【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
【釋文】聚,本一作驟。
又【韻補】叶組救切,音僦。
【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取” 本義是割下戰俘的左耳以記軍功。《說文》 : “取,捕取也。從又, 從耳。 ” 甲骨文寫作 “、 ” , “、” 是手形(古文“又、手、 寸” 混用) , “” 是耳朵的形狀, 以手取耳是典型的會意字。 金文寫作 “、 、 ” , 字形略異, 但字義完全相同。 小篆規範筆畫後寫作“” , 仍可看到與甲、 金文的傳承關係。 隸書(漢簡、 《劉熊碑》 )寫作“、 ” , 成為今文。
“聚”本指鄉邑是人群聚集會合的地方。 《說文》: “聚, 會也。從乑,取聲。 邑落雲聚。 ”楚帛書、楚簡、 小篆寫作“、 、 ” , 上邊是聲符取, 下邊是表示眾多人的 “乑” (參看 “衆”字) , 以此會意眾人聚會。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㐺】
《說文解字》
會也。从乑取聲。邑落云聚。才句切
《說文解字注》
(聚)會也。公羊傳曰:會猶冣也。注云:冣,聚也。按冖部曰:冣,積也。積以物言,聚以人言,其義通也。古亦叚埾爲聚。从㐺取聲。才句切。古音在四部。一曰邑落曰聚。平帝紀:立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曰校、鄉曰庠、聚曰序。張晏曰:聚,邑落名也。韋昭曰:小鄉曰聚。按邑落,謂邑中村落。
聚的部首:耳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sehho
四角號碼:17232鄭碼查詢:cexgBig5編碼:BB45gb2312碼:BEDB
uni-code:基本区 U+805A首尾分解:取冫部件分解:耳又乑
造字法:形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金
異體字:鄹焣𦕦𨞮 𨛿 𧅞 𦖏 𦕦 鄹 焣 𨈦 𦕦
會合,集合:~合。~會。~積。~集。~談。~攏。~齊。~餐。歡~一堂。物以類~。凝~。~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