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字康熙字典熱度:545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kǔ,【漢字註音】ㄎㄨˇ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苦字五行屬木】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𠀤音䇢。

【說文】大苦,苓也。

【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

【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

【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

【書·洪範】炎上作苦。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

【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

【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𨂂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

【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

【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

【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

【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

【齊語】辨其功苦。

【註】功,牢也。苦,脃也。

【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

【註】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

【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苦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艸部

老子乙前105上(隸)
西漢

居延簡甲125A(隸)
西漢

武威醫簡84甲(隸)
東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楷書

苦字的象形文

讀音:kǔ


金文;

古璽文;

小篆;

漢簡;

漢帛書;

隸書

讀音:kǔ

“苦” 指與甜相反的味道。《說文》 : “苦,大苦,苓也。” 這裏是用中草藥茯苓的味道解釋苦。 古璽文、 小篆順序寫作 “” , 上邊是表示草本植物的 “艸” (讀cǎo,即 “草” 的初文) ,下邊是由 “十口” (或十 “甘” ,甘在古文字中與 “口” 經常混用,也表示用口品嚐)組成的 “古” 字。“十口” 表示很多口,與 “艸” 合起來會意很多口 (很多人)嚐過的草的味道。“古” 也用作 “苦” 的聲符。隸書(漢《張景碑》 ) 以直筆方折寫作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苦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苦
中国大陆
台湾 苦
台湾
香港 苦
香港
日本 苦
日本
韩国 苦
韩国
旧字形 苦
旧字形

苦字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大苦,苓也。从艸古聲。康杜切

『說文解字注』

(苦)大苦、逗。苓也。見邶風、唐風毛傳。釋艸苓作蘦。孫炎注云。今甘艸也。按說文苷字解云甘艸矣。倘甘艸又名大苦、又名苓。則何以不類列而割分異處乎。且此云大苦、苓也。中隔百數十字又出蘦篆云大苦也。此苓必改爲蘦而後畫一。卽畫一之。又何以不類列也。攷周時音韵。凡令聲皆在十二部。今之眞臻先也。凡霝聲皆在十一部。今之庚耕淸靑也。𥳑兮、苓與榛人韵。采苓、苓與顚韵。倘改作蘦則爲合音而非本韵。然則釋艸作蘦、不若毛詩爲善。許君𣃔非於苦下襲毛詩。於蘦下襲爾雅。劃分兩處。前後不相顧也。後文蘦篆必淺人據爾雅妄增。而此大苦苓也固不誤。然則大苦卽卷耳與。曰非也。毛傳、爾雅皆云卷耳、苓耳。說文苓篆下必當云苓耳、卷耳也。今本必淺人刪其苓耳字。卷耳自名苓耳。非名苓。凡合二字爲名者、不可刪其一字以同於他物。如單云蘭非芄蘭、單云葵非鳧葵是也。此大苦𣃔非苓耳。而苦篆苓篆不類廁、又其證也。然則大苦何物。曰沈括筆談云。爾雅蘦大苦注云。蔓延生。葉似荷靑。莖赤。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郭云甘草。非也。甘草枝葉全不同。苦爲五味之一。引伸爲勞苦。从艸。古聲。康杜切。五部。

苦字解釋

苦字基本屬性

  1. 苦的部首:艸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tjr

  2. 四角號碼:44604鄭碼查詢:eejBig5編碼:AD57gb2312碼:BFE0

  3. uni-code:基本区 U+82E6首尾分解:艹古部件分解:艹十口

  4. 造字法:形声;从艹、古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瘔苦𡿵 瘔苦

苦字基本含義

1. 苦 [kǔ]

苦 [kǔ]
  1. 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與“甘”相對:甘~。~膽。~瓜。

  2. 感覺難受的:~境。~海(原為佛教用語,後喻很苦的環境)。~悶。含辛茹~。吃~耐勞。~惱。

  3. 為某種事所苦:~雨。~旱。~夏。~於(a.對某種情況感到苦腦;b.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 有耐心地,盡力地:~勸。~口婆心。刻~。~心孤詣。

  5.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