犺字康熙字典熱度:53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kàng,gǎng,【漢字註音】ㄎㄤˋ

【語音朗讀】

【巳集下】【犬】【犺字五行屬】

【巳集下】【犬字部】

【唐韻】苦浪切【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抗。

【說文】健犬也。

又【玉篇】猬也。

又【廣韻】猰犺,不順。

又【集韻】舉朗切,音㽘。犺狼,獸名。

【正字通】出暹羅之崛隴。短小精悍,目圓睛黃,木食如猿猱,古樾蒙密者,率數十巢,山居夷獠畜之,備驅使。蒙以敝絮。飮以醨酒,食以𩸋鮍輒喜,舉族受役,至死不避。常令人山採鶴頂,象齒,犀角,皆如期而獲,輸其主。雖它姓奪之,必不與。舶人編竹爲籠。置犺所往來之逕,機取之。詳見【黃衷·海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犺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犬部

睡.日甲55(隸)

蒼頡篇42(隸)
西漢

楷書

犺字的象形文

讀音:kàng


甲骨文;

小篆亢;

小篆頏;

小篆抗;

小篆杭;

小篆伉;

小篆忼;

小篆犺;

小篆沆

讀音:kàng

“亢” 在 《說文》 中是個部首字。《說文》稱: “亢,人頸也。從大省, 像頸脈形。 , 亢或從頁。 ” 意思是“亢”指人的脖頸。筆者認為,“亢”是“抗”的本字和初文。從甲骨文寫作“”可知, 是在人的兩腿之間拴一限製物, 當是遠古的腳鐐“䠟” 。 既表示因人(奴隸, 罪犯)抗爭而受限製, 也表示兩腿受抗(被物支撐)。此義小篆加“手” (扌)成 “”(抗)或加木成“” (杭)。後也用作聲符, 加“人” (亻 )成“” (伉, 伉儷), 加“心” (忄)成“” (忼, 忼慨), 加“犬” (犭)成“” (健犬), 加“水”(氵)成“” (大水)。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犺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犺
中国大陆
台湾 犺
台湾
香港 犺
香港
韩国 犺
韩国
旧字形 犺
旧字形

犺字說文解字

【卷十】【犬】

『說文解字』

健犬也。从犬亢聲。苦浪切

『說文解字注』

(犺)健犬也。本謂犬。引伸謂人。廣韵曰。猰犺不順。从犬。亢聲。苦浪切。十部。

犺字解釋

犺字基本屬性

  1. 犺的部首:犬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khyhn

  2. 四角號碼:40217鄭碼查詢:qmsqBig5編碼:CB66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2B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𤞀

犺字基本含義

1. 犺 [kàng]2. 犺 [gǎng]

犺 [kàng]
  1. 健壯的狗。

  2. 健壯。

  3. 刺蝟。

犺 [gǎng]
  1. 古書上說的一種野獸,像猿猴,可馴養供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