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字康熙字典熱度:48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fān,【漢字註音】ㄈㄢ

【語音朗讀】

【寅集中】【巾】【幡字五行屬水】

【寅集中】【巾字部】

【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𠀤音翻。

【說文】幡,書兒拭觚布也。

【徐鉉曰】觚,八棱木,於上學書已,以布拭之。今俗呼幡布,內則所謂帉帨是也。

又【集韻】一曰幟也。

【崔豹古今注】信幡,古之幑號也,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故謂爲信幡也。

【前漢·鮑宣傳】宣坐大不敬下獄,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隷者會此下。

又三幡。

【孫綽·遊天台賦】泯色空以合跡,忽卽有而得𤣥。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於三幡。

【註】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觀三也。言三幡雖殊,消令爲一,同歸于無也。郤敬輿與謝慶緒書論三幡義,曰:近論三幡諸人,猶多欲旣觀色空,別更觀識,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觀。於理爲長。然敬輿之意,以色空及觀爲三幡,識空及觀亦爲三幡。

又與翻通。

【詩·小雅】幡幡瓠葉。

【傳】幡幡,瓠葉貌。

【孟子】旣而幡然改。

【註】幡,反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垂條扶疎,落英幡纚。

【註】師古曰:幡纚,飛揚貌。

又【詩·小雅】威儀幡幡,舍其坐遷。

【傳】幡幡,失威儀貌。

又【集韻】符袁切,音煩。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幡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巾部

流沙簡.屯戍13.12(隸)
西漢

大通上孫家寨漢簡(隸)
西漢

楷書

幡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幡
中国大陆
台湾 幡
台湾
香港 幡
香港
日本 幡
日本
韩国 幡
韩国
旧字形 幡
旧字形

幡字說文解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書兒拭觚布也。从巾番聲。甫煩切

『說文解字注』

(幡)書兒拭觚布也。拭本作飾。淺人所改也。飾拭正俗字。許書有飾無拭。顔師古曰。觚者學書之牘。或以記事。削木爲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書。觚者、棱也。以有棱角。故謂之觚。卽孔子所歎也。按觚以學書或記事。若今書童及貿易人所用粉版。旣書、可拭去?書。楊雄齎油素四尺。亦謂素之可拭者也。拭觚之布謂之幡。亦謂之㠾。反覆可用之意。从巾。番聲。甫煩切。十四部。

幡字解釋

幡字基本屬性

  1. 幡的部首:巾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lbhdw

  2. 四角號碼:42269鄭碼查詢:lipkBig5編碼:BC6Egb2312碼:E1A6

  3. uni-code:基本区 U+5E61首尾分解:巾番部件分解:巾釆田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旙旛旛 旙

幡字基本含義

  1. 〔~然〕同“翻然”。

  2. 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