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字康熙字典熱度:614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ěr,【漢字註音】ㄦˇ

【語音朗讀】

【未集中】【耳】【耳字五行屬火】

【未集中】【耳字部】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𠀤音洱。

【說文】主聽也。

【易·說卦】坎爲耳。

【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

【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

【白虎通】耳者,腎之𠋫也。

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

【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

【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

【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

【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又【韻會】助語辭。

【論語】女得人焉耳乎。

【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又【正韻】語決辭。

【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又【詩·魯頌】六轡耳耳。

【傳】耳耳然至盛也。

【朱註】耳耳,柔從也。

又爵名。

【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

【註】斝耳,玉爵。

【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又姓。

【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又人名。老子名李耳。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

【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

【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

【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又山名。

【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

【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

【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

【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

【註】辟耳,山名。

【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𤰞耳之山。

【註】𤰞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又草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

【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

【博雅】𠭿耳,馬莧也。

又獸名。

【博雅】李耳,虎也。又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𤰞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

【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

【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又蟲名。

【爾雅·釋蟲】螾𧊔入耳。

【疏】今蚰蜒,喜入耳者。

【揚子·方言】蚰𧎘,自關而東謂之螾𧎘,或謂之入耳。

又曾孫之孫曰耳孫。

【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

【註】應劭曰:耳孫者,𤣥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又【集韻】【韻會】𠀤如蒸切,音仍。

【前漢·惠帝紀】耳孫。

【註】晉灼曰:耳孫,𤣥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又【諸侯王表】𤣥孫之子耳孫。

【註】耳音仍。

又【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考證:〔【博雅】耳,馬莧也。〕 謹按原文作𠭿耳馬莧也,謹於耳上增𠭿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耳字的字形演變


鐵138.2(甲)

後1.30.5(甲)

後2.15.10(甲)

續4.26.5(甲)

存下73(甲)

危耳卣(金)
商代晚期

亞耳且丁尊(金)
西周早期

耳卣(金)
西周早期

包2.34(楚)

包2.265(楚)

說文‧耳部

睡虎地簡25.45(隸)

老子甲後209(隸)
西漢

孫子61(隸)
西漢

魏封孔羨碑(隸)
曹魏

楷書

耳字的甲骨文


鐵138.2合13631𠂤賓間

前8.5.3合21384子組

後1.30.5合28021無名組

後2.15.10合17563

甲3877合18088

續4.26.5合9395賓組

存下73合4059賓組

耳字的金文


危耳卣商代晚期集成4867

危耳卣商代晚期集成4867

內耳爵商代晚期集成8207

耳壺商代晚期集成9461

耳侯戈簋西周早期集成3826

翏簋西周早期集成3993

耳卣西周早期集成5384

耳卣西周早期集成5384

亞耳且丁尊西周早期集成5865

耳尊西周早期集成6007

耳作父癸器西周早期集成10574

耳字的象形文

讀音:ěr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古璽文聯;

小篆耳;

小篆聯;

三體石經;

隸書

讀音:ěr

“耳” 是聽覺和平衡器官。《說文》 : “耳,主聽也。象形。” 甲骨文、金文字形近似, 順序寫作“” , 正象一隻耳朵的形狀。小篆、 《三體石經》寫作 “” , 已不如甲、 金文直觀。 隸書逐步寫作“” , 成為今文。

“聯” 與 “連” 音同義近。《說文》 : “聯,連也。從耳連於頰也。從絲, 絲連不絕也。 ”古璽文、小篆寫作“” , 字形略異, 字素相同,均由 “耳” 和 “絲”組成。一指耳與臉頰相連,二指用絲將(犯人、俘虜)的耳朵穿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戰爭中一種記功方法。參看“聝” 釋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耳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耳
中国大陆
台湾 耳
台湾
香港 耳
香港
日本 耳
日本
韩国 耳
韩国
旧字形 耳
旧字形

耳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耳】

『說文解字』

主聽也。象形。凡耳之屬皆从耳。而止切

『說文解字注』

(耳)主聽者也。者字今補。凡語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在古音一部。凡云如此者、急言之曰爾。在古音十五部。如世說云聊復爾耳。謂且如此而已是也。二字音義。絶不容相混。而唐人至今譌亂至不可言。於古經傳亦任意塡寫。致多難讀。卽如論語一經。言云爾者、謂如此也。言謹爾、率爾、鏗爾者、爾猶然也。言無隱乎爾、一日長乎爾、爾猶汝也。言汝得人焉爾乎、言得人於此否也。公羊傳三年問焉爾、皆訓於此也。全經惟有前言戲之耳、乃而已之訓。今俗刻作汝得人焉耳乎。乃極爲可笑。曹操曰。俗語云生女耳。耳是不足之詞。此古說之存者也。音轉讀爲仍。如耳孫亦曰仍孫是也。象形。而止切。一部。凡耳之屬皆从耳。

耳字解釋

耳字基本屬性

  1. 耳的部首:耳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6倉頡號碼:sj

  2. 四角號碼:10400鄭碼查詢:ceBig5編碼:A6D5gb2312碼:B6FA

  3. uni-code:基本区 U+8033首尾分解:一一部件分解:耳

  4. 造字法:象形漢字結構:单一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

耳字基本含義

  1.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背(bèi)。~垂。~鬢廝磨(mó)。~穴。~聰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東西:木~。銀~。

  3.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房。鼎~。

  4. 聽說:~聞。~軟。~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後指人六十歲)。

  5.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想當然~。

  6. 文言語氣詞(大致同“矣”):“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