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字康熙字典熱度:289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xiào,jiào,【漢字註音】xiào,jiào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校字五行屬木】

【辰集中】【木字部】

〔古文〕𨬛𤲽【唐韻】【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居效切,𠀤音敎。

【說文】木囚也。

【徐曰】校者,連木也。

【易·噬嗑】屨校滅趾。

【疏】謂梏其行,卽械也。

又角也,報也。

【論語】犯而不校。

又考校。

【禮·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又比校。

【周禮·天官】小宰比官府之具。

【註】比校次之。

【疏】使知善惡足否也。又檢校。

【前漢·食貨志】貫朽而不可校。

又遮木以闌禽獸曰校。

【漢成帝紀】大校獵。

又訂書曰校。

【前漢·劉向傳】詔向校中五經秘書。

又【小爾雅】戰交曰校。

又【唐韻】【韻會】胡敎切【集韻】後敎切【正韻】胡孝切,𠀤音效。學宮名。夏曰校。校者,敎也,鄕學爲校。

【左傳·襄三十一年】鄭人游于鄕校,以論執政。

【前漢·平帝紀】郡國曰學,侯國曰校。

又支木爲欄格以養馬曰校。

【周禮·夏官·校人之職】六廏成校,校有左右,爲十二閑。

又軍部有闌格者亦曰校。

【前漢·百官表】司隷校尉,城門校尉。

【𠛬法志】內增七校。

【釋名】校,號也。將帥號令之所在也。

又姓。

【統譜】唐校傑,天寶中士曹。

又【集韻】吉巧切【韻會】【正韻】古巧切,𠀤音絞。疾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引之則縱,釋之則不校。

又【集韻】【類篇】𠀤何交切,音肴。枋也。豆中央直者爲校。

【禮·祭統】夫人薦豆執校。

又【集韻】下巧切,音骹。几足也。俎几之下橫木爲足者。

【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

【註】胡飽切。

又【集韻】丘交切,音敲。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2-19

校字的字形演變


焂戒鼎(金)
西周晚期

說文‧木部

睡.效56(隸)

石門頌(隸)
東漢

史晨碑(隸)
東漢

熹.易.噬嗑(隸)
東漢

楷書

校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校
中国大陆
台湾 校
台湾
香港 校
香港
日本 校
日本
韩国 校
韩国
旧字形 校
旧字形

校字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囚也。从木交聲。古孝切〖注〗𤲽、𨬛,古文校。

『說文解字注』

(校)木囚也。囚,繫也。本囚者,以木羈之也。易曰:屨校滅趾,何校滅耳。屨校,若今軍流犯人新到箸木鞾。何校,若今犯人帶枷也。此字似當與下文械杽等篆爲伍矣。周禮校人注曰:校之言挍也。主馬者必仍挍視之。挍人,馬官之長。按此引伸假借之義也。陸德明曰:比挍字當從手㫄。張參五經文字手部曰:挍,經典及釋文或以爲比挍字。案字書無文。張語正謂說文無從手之挍也。故唐石經考挍字皆從木,用張說也。但訂以周禮鄭注,則漢時固有從手之挍矣。比挍字,古葢無正文。較榷等皆可用。從木交聲。古孝切。二部。

校字解釋

校字基本屬性

  1. 校的部首:木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dyck

  2. 四角號碼:40948鄭碼查詢:fsooBig5編碼:AED5gb2312碼:D0A3

  3. uni-code:基本区 U+6821首尾分解:木交部件分解:木六乂

  4. 造字法:形声;从木、交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挍 𤲽 𨬛

校字基本含義

1. 校 [xiào]2. 校 [jiào]

校 [xiào]
  1.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園。~長。

  2. 軍銜的一級,在“將”之下,“尉”之上。

  3. 古代軍隊編製單位:~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jiào]
  1. 比較:~場。

  2. 查對、訂正:~勘。~訂。~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