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而
【繁體漢字】而,【漢語拼音】ér,【漢字註音】ㄦˊ
【語音朗讀】
【未集中】【而】【而字五行屬金】
【未集中】【而字部】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而”指麵頰的須毛。《說文》 : “而,頰毛也。”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甚至《石經》 、帛書、隸書等均為頰毛的象形字,分別寫作“、 、 、 、 、 、 、 、 ” 。字形略異, 是千年演變的必然,結構基本相同或近似。上邊的橫劃表示麵頰的下弧線; 下邊的四豎劃是須毛下垂的形狀。尤其是甲骨文2,將須毛置於 “口” 下,字形字義十分明確。
與“而”相連的有“耏” (耐)字。是古代一種比較輕的刑罰。將人的須毛(胡須)割去。小篆寫作“” (耏)或“” (耐)。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九】【而】
『說文解字』
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如之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說文解字注』
(而)須也。象形。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周禮曰。作其鱗之而。𦒱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𩑔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凡而之屬皆从而。
而的部首:而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6倉頡號碼:mbll
四角號碼:10227鄭碼查詢:glBig5編碼:A6D3gb2312碼:B6F8
uni-code:基本区 U+800C首尾分解:一丨部件分解:而
造字法:象形漢字結構:单一结构漢字五行:金
異體字:能髵耏洏洏 耏 髵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