荂字康熙字典熱度:64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fū,【漢字註音】ㄈㄨ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荂字五行屬】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芳無切,音敷。

【韻會】榮也,華也。

【爾雅·釋草】華,荂。

【揚子·方言】華、荂,盛也。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

【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

又人名。

【晉書·劉琨傳】趙王倫子荂。

又【集韻】【正韻】𠀤枯瓜切,音誇。義同。

又况于切,音吁。

【爾雅·釋草】芺、薊,其實荂。

【註】芺與薊頭,皆有蓊臺名荂,荂卽其實也。

又况華切,音花。

【莊子·天地篇】大聲不入于里耳,《折揚》《皇荂》,則嗑然而笑。

【註】《折揚》《皇荂》,皆古歌曲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荂字的象形文

讀音:huā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楚簡;

秦簡;

石鼓文;

小篆花;

小篆花;

小篆荂;

隸書1;

隸書2

讀音:huā

“華” 是“花” 的本字。六朝時才出現“花”字,並與 “華”字分流。“華”則另表示光彩、 光輝義。 花朵的 “花” 甲骨文最初寫作 “” , 正象一樹花朵形。 金文、 石鼓文寫作 “” , 減化了枝上的花朵。 小篆寫作 “” , 上加 “艸”(讀cǎo, 即 “草字頭” )。 戰國時楚、秦簡分別寫作 “”。小篆也逐漸變形, 寫作 “” () , 專指花木。 《說文》: “, 草木華也。 ”隸書( 《白石神君碑》 )寫作“” 。 指花朵時多作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造形

荂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荂
中国大陆
台湾 荂
台湾
香港 荂
香港
日本 荂
日本
韩国 荂
韩国
旧字形 荂
旧字形

荂字說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𠌶或从艸从夸。夸聲亦亏聲也。釋艸有此字。郭曰。今江東呼華爲荂。音敷。按今江蘇皆言花。呼瓜切。方言曰。華荂晠也。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吳都賦曰。異荂䓵蘛。李善曰。荂、枯瓜切。

荂字解釋

荂字基本屬性

  1. 荂的部首:艸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tkms

  2. 四角號碼:44027鄭碼查詢:egbzBig5編碼:D3A1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34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夸

荂字基本含義

  1. 草木的花。

  2. 芙、薊等的果實。

  3. 白茅的花。

  4. 茂盛:“鬆枯不~,蘭漸不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