禳字康熙字典熱度:102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ráng,【漢字註音】ㄖㄤˊ

【語音朗讀】

【午集下】【示】【禳字五行屬水】

【午集下】【示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𠀤音穰。

【說文】磔攘,祀除癘殃也。

【徐曰】禳之爲言攘也。

【周禮·天官·女祝註】却變異曰禳。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禳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示部

華山廟碑(隸)
東漢

楷書

禳字的象形文

讀音:níng


金文𤕦;

金文壤;

金文嚷;

金文襄;

金文襄;

金文襄;

說文籀文;

古文襄;

古璽文壤;

小篆𤕦;

小篆襄;

小篆禳;

小篆嚷;

小篆壤;

石經襄;

隸書襄

讀音:níng

”與 “襄” 同源, 與 “禳、嚷、壤” 密切相連。 《說文》稱: “,亂也。從爻工交吅。 ”從金文寫作 “”看, 基本字素是由土壤的“土” 、表示手持工具的 “攴” 、和由兄長祈禱求雨的 “況”等字素組成,當是古人為改善土地墒情而向天祈雨的情景,因此是土壤的 “壤”字的前身。其中金文2中間是人頭頂接雨的容器,即 “況”字; 左邊是土壤的土; 右邊是手持工具動作形的 “攴” (讀pū )。金文1將 “土”字置於容器中,並在左邊加了一個指事符號,金文3加一個“口”字,表示求雨的人在張開大口向天神地祇大聲祈禱。這正是《說文》釋作 “亂也” 的依據。此字是“嚷” 的初文,也是“禳” 的本字。古璽文寫作“” , 上邊用了兩個“口” , 表示很多人在同時呼喊。 “說文籀文”寫作“” , “土”字訛變成“工” , “攴”字異化為“爻” 。 小篆寫作“” 。

圖為“象形字書畫” 造形

禳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禳
中国大陆
台湾 禳
台湾
香港 禳
香港
日本 禳
日本
韩国 禳
韩国
旧字形 禳
旧字形

禳字說文解字

【卷一】【示】

『說文解字』

磔禳祀,除癘殃也。古者燧人禜子所造。从示襄聲。汝羊切

『說文解字注』

(禳)磔禳、逗。祀除厲殃也。厲殃、謂厲鬼凶害。各本作癘。誤。月令。三月。命國難。九門磔禳。以畢春氣。注。此月之中。日行歷昴。昴有大陵積尸氣。佚則厲鬼隨而出行。命方相氏敺疫。又磔牲以禳於四方之神。所以畢止其災。又十二月。命有司大難㫄磔。注。此月之中。日歷虛危。虛危有墳墓四司之氣。爲厲鬼將隨強陰出害人也。㫄磔於四方之門。磔禳也。按許與月令注合。周禮注曰。卻變異曰禳。禳、攘也。與許異。古者燧人禜子所造。未聞。禜子、爲其子禜災也。从示。襄聲。汝羊切。十部。

禳字解釋

禳字基本屬性

  1. 禳的部首:示部外筆畫:17筆畫總數:21倉頡號碼:ifyrv

  2. 四角號碼:30232鄭碼查詢:wserBig5編碼:C5A1gb2312碼:ECFC

  3. uni-code:基本区 U+79B3首尾分解:礻襄部件分解:礻亠口口井一衣

  4. 造字法:形声;从礻、襄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

禳字基本含義

  1. 祈禱消除災殃:~解。~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