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字康熙字典熱度:96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āo,fú,【漢字註音】ㄅㄠ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枹字五行屬木】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防無切,音夫。

【說文】擊鼓杖也。

【左傳·成二年】左幷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

【管子·小匡篇】介冑執枹立于軍門。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芳無切,音敷。又【集韻】【類篇】【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浮。義𠀤同。

又草名。

【爾雅·釋草】楊,枹薊。

【釋文】音孚。

【集韻】敷、浮二音。又縣名。《前漢·武帝紀》枹䍐。註音鈇。金城之縣也。

又【韻會】班交切,音包。

【爾雅·釋木】樸,枹者。

【註】樸屬,叢生爲枹。 


考證:〔【左傳·成二年】左執轡。〕 謹照原文執改幷。〔【管子·大匡篇】介曹執枹立于軍門。〕 謹照原文大匡改小匡。介曹改介冑。〔【爾雅·釋草】楊枹薊。

【郭註】音孚。〕 謹照原文郭註改釋文。〔又他結切,音鐵。

【史記·武帝紀】枹䍐。

【註】金城縣名。〕 謹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枹字均無他結切之音。史記武帝紀亦無枹䍐之文。惟漢書有之。謹改:又縣名。前漢武帝紀枹䍐。註音鈇。金城之縣也。又按漢書註音鈇,與音敷相近。謹移於敷浮二音之下。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枹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木部

老子乙前123上(隸)
西漢

馬王堆易2(隸)
西漢

楷書

枹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枹
中国大陆
台湾 枹
台湾
香港 枹
香港
日本 枹
日本
韩国 枹
韩国
旧字形 枹
旧字形

枹字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擊鼓杖也。从木包聲。甫無切

『說文解字注』

(枹)擊𡔷柄也。柄各本作杖。今依文𨕖注、玄應書正。左傳音義引字林亦作柄。左傳。右援桴而𡔷。禮運、明堂位皆云。凷桴土𡔷。玄應云。衞宏詔定古文官書。枹桴二字同體。音扶鳩切。𡔷椎也。按桴本訓棟。借爲𡔷柄字耳。從木。包聲。甫無切。按當依廣韵縛謀切。三部。

枹字解釋

枹字基本屬性

  1. 枹的部首:木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dpru

  2. 四角號碼:47912鄭碼查詢:fryBig5編碼:CF52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7B9首尾分解:木包部件分解:木勹巳

  4. 造字法:形声;从木、包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𣑿

枹字基本含義

1. 枹 [bāo]2. 枹 [fú]

枹 [bāo]
  1. 落葉喬木,種子可提取澱粉,樹皮可製栲膠。亦稱“小橡樹”。

枹 [fú]
  1. 同“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