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斧
【繁體漢字】斧,【漢語拼音】fǔ,【漢字註音】ㄈㄨˇ
【語音朗讀】
【卯集下】【斤】【斧字五行屬木】
【卯集下】【斤字部】
【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𠀤音甫。
【說文】斫也。
【釋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廣韻】神農作斤斧陶冶。
【易·旅卦】得其資斧。
【註】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
【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
【詩·豳風】旣破我斧。
【傳】隋銎曰斧。
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
【古詩·苦寒歌】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
【註】天寒水凍,故斫氷作粥也。
又仙名。
【左思·蜀都賦】山圖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
【註】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又【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謂之黼。
又鉞斧,今儀仗中亦有之,其形圓如月然。 【集韻】或作鈇。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父”是父親,又指男性長輩。《說文》: “父,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 其實“父” 是手持石斧的形狀。甲骨文、金文、小篆雖字形略異,但字素相同, 分別寫作“、
、
、
、
” , 其中 “
”最典型。最初斧是部落裏為首的成年男子用來分配獵物的工具。隨著階級的產生,帝王便以大型鉞斧做權力的標誌,普通的斧便成了家長(父)的象征。金文、小篆下加“斤” (古锛斧)成“
、
” (斧)。 隸書(漢《景君碑》、 《禮器碑》等)分別寫作 “
、
” , 失去象形字的特點,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四】【斤】
『說文解字』
斫也。从斤父聲。方矩切
『說文解字注』
(斧)所㠯斫也。所㠯二字今補。斧之爲用廣矣。斤則不見於他用也。葢其制有異矣。白與黑相次文曰黼。葢如畫斧然。故亦曰斧藻。从斤。父聲。方矩切。五部。
斧的部首:斤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ckhml
四角號碼:80221鄭碼查詢:oopdBig5編碼:A9F2gb2312碼:B8AB
uni-code:基本区 U+65A7首尾分解:父斤部件分解:父斤
造字法:形声;从斤、父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異體字:鈇鈇 𢯋 𨨞 𤕑
砍東西用的工具,多用來砍木頭。古代亦用來作兵器:~子。~頭。~鉞。~柯(a.斧子的柄;b.喻政權、權柄)。
用斧砍:~正(敬辭,請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鑿(a.斧子或鑿子;b.指文藝作品等矯揉造作)。~藻(雕飾、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