笰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笰的基本解釋
笰
【繁體漢字】笰,【漢語拼音】fú,fèi,【漢字註音】ㄈㄨˊ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笰字五行屬】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分勿切【集韻】【正韻】敷勿切,𠀤音拂。
【廣韻】輿後笰也。
【詩·小雅】簟笰魚服。
【爾雅·釋器】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笰。
【疏】笰,車後戶名也。
又【集韻】分物切,音弗。箭也。一曰筓謂之笰。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削矢今漸細。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笰的部首:竹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hlln
四角號碼:88527鄭碼查詢:myndBig5編碼:D6CF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7B3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𩉽
1. 笰 [fú]2. 笰 [fèi]
古代一種杆上帶繩的箭。
古代車箱前後的遮蔽物。從車後登車,車後的門戶即是“笰”。
古代挽發定冠的簪子。
削箭使細。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𡣈𧐎瞭𨫽獨齠𩀕究𧆃淊𩞚𩄺㼊穢𣺬𧔯𥾐巳誟挓𧒤𡪎食𡅾吠粒𠦓𨹠𠕺𧿮䫋𢈲抔觕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