犅字康熙字典熱度:73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gāng,【漢字註音】ㄍㄤ

【語音朗讀】

【巳集下】【牛】【犅字五行屬】

【巳集下】【牛字部】

【唐韻】古郎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郎切,𠀤音岡。

【說文】特牛也。

【玉篇】特牛赤色也。

【公羊傳·文十三年】魯公用𤙡犅。

【集韻】通作剛。 【集韻】或作牨。◎按廣韻牨另訓水牛,集韻合爲一,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犅字的字形演變


前2.17.6(甲)

靜簋(金)
西周早期

犅劫尊(金)
西周早期

說文‧牛部

楷書

犅字的象形文

讀音:gā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

隸書

讀音:gāng

“犅”指公牛。《說文》 : “犅,特牛也。” 這裏說的 “特牛” 即沒有閹割過的牛。 甲骨文、 金文分別寫作 “” 。字形略異,但均由 “剛” 和 “牛” 二字組成(金文最後一字 “牛” 類似“羊” ,或為書者筆誤)。“剛” 是堅硬、剛強(參看 “剛” 釋條) ,與牛組合,當是指公牛(種牛)體質要堅實,繁殖功能要強硬。小篆寫作“” , 隸書寫作 “” , 仍可看到從甲、 金文演轉來的痕跡。

犅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犅
中国大陆
台湾 犅
台湾
香港 犅
香港
韩国 犅
韩国
旧字形 犅
旧字形

犅字說文解字

【卷二】【牛】

『說文解字』

特牛也。从牛岡聲。古郎切

『說文解字注』

(犅)特也。今本作特牛也。依詩正義訂。公羊傳曰。魯祭周公。何以爲牲。周公用白牡。魯公用騂犅。羣公不毛。何休云騂犅赤脊。按說文岡訓山脊。故何謂犅爲牛脊。但毛詩衹作剛。許說犅同特。與何異。从牛。岡聲。亦可云从剛省。會意。古郞切。十部。

犅字解釋

犅字基本屬性

  1. 犅的部首:牛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hqbtu

  2. 四角號碼:27520鄭碼查詢:mbldBig5編碼:DA6B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285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牨牨 𤚞牨 𤚞

犅字基本含義

  1. 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