袿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袿的基本解釋
袿
【繁體漢字】袿,【漢語拼音】guī,guà,【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申集下】【衣】【袿字五行屬】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𠀤音圭。
【廣雅】長襦也。
【釋名】婦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也。
【後漢·皇后紀】簪珥光采,袿裳鮮明。
【傅毅·舞賦】華袿飛髾而雜纖羅。
又【集韻】均窺切,音規。
【類篇】衣袪。
【揚子·方言】袿謂之裾。
【嵆康詩】微風動袿。
【張華·白紵歌】羅袿徐轉紅袖揚。
又【博雅】袖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袿的部首:衣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lgg
四角號碼:34214鄭碼查詢:wtbb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88B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褂
1. 袿 [guī]2. 袿 [guà]
古代婦女所穿的華麗的衣服:“振繡衣,被~裳。”
衣袖:“理~襟,整服飾。”
衣後襟。
古同“褂”。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嘳𪉙洎𦣐𢜥𨌃𡔀䅭憴𨦵𧗩𨺩𢠫𩀼菙𩟥逩𣯵𩁃菽𢣻𤎴𧜉洆𠷓𧲦𡢙𤝏𦢸𨊾𩈺𩙖𠨰鵘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