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歰
【繁體漢字】歰,【漢語拼音】sè,shà,【漢字註音】ㄙㄜˋ
【語音朗讀】
【辰集下】【止】【歰字五行屬】
【辰集下】【止字部】
【唐韻】色立切【集韻】色入切,𠀤音濇。
【說文】不滑也。
【玉篇】難轉也。
又【博雅】歰,吃也。
【揚子·方言】𧬯極,吃也。楚語也。或謂之軋,或謂之歰。
【郭註】語歰難也。
又【六書故】水涸行艱謂之歰,味苦歰亦謂之歰。
又【集韻】色甲切,音箑。與翣同。棺羽飾也。
【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
【註】翣柳作接橮。鄭司農云:接讀爲歰,橮讀爲柳,皆棺飾。檀弓曰:周人牆置翣。《春秋傳》曰四歰不蹕。今《左傳》歰作翣。 【說文】从四止。
【徐鉉曰】四皆止,故爲歰。當作歰。經典作歰。
【集韻】或作澀、𣥒、澁。詳水部澀字註。歰从二𣥒。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澀” 與 “濇” 是音同義近的兩個字,但字源不同。“澀” 字甲骨文寫作“、 ” 。用二“止”或三 “止” (表示人的腳、趾)會意很多人混雜在一起走動,自然行動不暢,故有澀義。《說文》 : “澀,不滑也。從四止。 ” 。 這裏講的 “四止” 是小篆 “” 的寫法。 此字義與 “瀒” 不同。 “瀒”字小篆寫作“” 。左邊是流水的“” (水), 右邊是牆壁的“牆” (省去“土” )。會意房屋漏雨,水從土“牆”上向下流淌,自然慢慢洇下。所以《說文》也釋作: “不滑也。”隸變時,為強調“澀”是水流狀,故加 “氵” 成“澀”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二】【止】
『說文解字』
不滑也。从四止。色立切〖注〗《字彙補》:歮與澀同。文十四 重一
『說文解字注』
(歰)不滑也。从四止。色立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