歰字康熙字典熱度:71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è,shà,【漢字註音】ㄙㄜˋ

【語音朗讀】

【辰集下】【止】【歰字五行屬】

【辰集下】【止字部】

【唐韻】色立切【集韻】色入切,𠀤音濇。

【說文】不滑也。

【玉篇】難轉也。

又【博雅】歰,吃也。

【揚子·方言】𧬯極,吃也。楚語也。或謂之軋,或謂之歰。

【郭註】語歰難也。

又【六書故】水涸行艱謂之歰,味苦歰亦謂之歰。

又【集韻】色甲切,音箑。與翣同。棺羽飾也。

【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

【註】翣柳作接橮。鄭司農云:接讀爲歰,橮讀爲柳,皆棺飾。檀弓曰:周人牆置翣。《春秋傳》曰四歰不蹕。今《左傳》歰作翣。 【說文】从四止。

【徐鉉曰】四皆止,故爲歰。當作歰。經典作歰。

【集韻】或作澀、𣥒、澁。詳水部澀字註。歰从二𣥒。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歰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止部

楷書

歰字的象形文

讀音:sè


甲骨文1;

甲骨文2;

小篆澀;

小篆濇;

隸書

讀音:sè

“澀” 與 “濇” 是音同義近的兩個字,但字源不同。“澀” 字甲骨文寫作“” 。用二“止”或三 “止” (表示人的腳、趾)會意很多人混雜在一起走動,自然行動不暢,故有澀義。《說文》 : “澀,不滑也。從四止。 ” 。 這裏講的 “四止” 是小篆 “” 的寫法。 此字義與 “瀒” 不同。 “瀒”字小篆寫作“” 。左邊是流水的“” (水), 右邊是牆壁的“牆” (省去“土” )。會意房屋漏雨,水從土“牆”上向下流淌,自然慢慢洇下。所以《說文》也釋作: “不滑也。”隸變時,為強調“澀”是水流狀,故加 “氵” 成“澀”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歰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歰
中国大陆
台湾 歰
台湾
日本 歰
日本
韩国 歰
韩国
旧字形 歰
旧字形

歰字說文解字

【卷二】【止】

『說文解字』

不滑也。从四止。色立切〖注〗《字彙補》:歮與澀同。文十四 重一

『說文解字注』

(歰)不滑也。从四止。色立切。七部。

歰字解釋

歰字基本屬性

  1. 歰的部首:止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siymm

  2. 四角號碼:17111鄭碼查詢:ydii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B7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澀翣𣥒澀𣥒 澀 翣𣥒澀

歰字基本含義

1. 歰 [sè]2. 歰 [shà]

歰 [sè]
  1. 古同“澀”。

歰 [shà]
  1. 古代出殯時的棺飾:“周人之葬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