傋字康熙字典熱度:70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jiǎng,gòu,【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子集中】【人】【傋字五行屬】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集韻】𠀤古項切,音講。

【玉篇】傋𠈵,不媚。

又【集韻】虎項切,音𢠷。

【廣韻】儋傋也。

又【集韻】與怐同。

【前漢·五行志】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

又【集韻】居𠋫切,音叩。亦訓無知。

【荀子·儒效篇】愚陋傋瞀。俗本荀子譌作溝。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8

傋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傋
中国大陆
台湾 傋
台湾
香港 傋
香港
韩国 傋
韩国
旧字形 傋
旧字形

傋字解釋

傋字基本屬性

  1. 傋的部首:人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ottb

  2. 四角號碼:25247鄭碼查詢:nelbBig5編碼:D855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508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

傋字基本含義

1. 傋 [jiǎng]2. 傋 [gòu]

傋 [jiǎng]
  1. 《廣韻》古項切,上講,見。

  2. 形容不高雅。

傋 [gòu]
  1. 《集韻》居候切,去候,見。

  2. 愚昧無知。亦作“怐愗”。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小人難事而易説也。說之雖不以道,説也;及其使人也,求傋焉。”

  3. 傋霿:愚昧昏蒙。《漢書·五行誌中之上》:“ 成公 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又食其角’。 劉向 以爲近青祥,亦牛旤也,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