掞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掞的基本解釋
掞
【繁體漢字】掞,【漢語拼音】shàn,yàn,【漢字註音】ㄕㄢˋ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掞字五行屬】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贍切,音豔。舒也。或作𢴵。
又與燄通。
【前漢·禮樂志】長麗前掞光耀明。
【註】掞,即光炎字。長麗,靈鳥也。
又舒贍切,閃去聲。亦舒也。
【左思·蜀都賦】摛藻掞天庭。
【註】掞猶蓋也。一曰疾動也。
【六書故】亦作㨛。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冉切。與剡同銳利也。
【易·繫辭】剡木爲楫。
【釋文】作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20
掞的部首:手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qff
四角號碼:59089鄭碼查詢:duuoBig5編碼:D56C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39E首尾分解:扌炎部件分解:扌火火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㨛 𢴵
1. 掞 [shàn]2. 掞 [yàn]3. 掞 [yǎn]
舒展;鋪張:“天庭~高文,萬字若波馳。”
盡。
疾動。
光照:“長麗前~光耀明。”
豔:~麗。
古通“剡”,削尖:“刳木為舟,~木為楫。”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寱郪𧕒墎羴𡉴鹫𪙱㧼櫧𩥱䰰𦌖陟圫𩱜懬𥃧脥𠧩𤱅𠫰𣥲𤝩䄉𨻳𣠸𦆸𢭈鉧𨡴𦅄𨖪㡨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