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鞅
【繁體漢字】鞅,【漢語拼音】yāng,yàng,【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戌集中】【革】【鞅字五行屬火】
【戌集中】【革字部】
【唐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𠀤音怏。
【說文】頸組也。
【廣韻】牛羈也。
【左傳·襄十八年】抽劒斷鞅。
【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纓絡之也。其下飾樊纓,其形樊樊而上屬纓也。
又【詩·小雅】或王事鞅掌。
【傳】鞅掌,失容也。
【箋】鞅,猶何也。掌,謂捧之也。負何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
【疏】傳以鞅掌爲煩勞之狀,故云失容,言事煩鞅掌然,不暇爲容儀也。今俗語以職煩爲鞅掌,其言出於此。鄭以鞅掌爲事煩之實,故言鞅猶荷也。鞅讀如馬鞅之鞅,以負荷物則須鞅持之,故以鞅表負荷也。
又人名。
【左傳】晉有士鞅。
又【揚子·方言】强也,懟也。
【史記·韓信傳】居常鞅鞅。通作怏。
又【集韻】於良切,音央。馬頸革。
又於郞切,音鴦。
【博雅】鞅㒺,無賴也。
又於亮切,音怏。馬駕之具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革”是經加工後去掉毛的獸皮。《說文》: “革,獸皮治去其毛。”金文、 “說文古文” 、 《楚簡》、 《三體石經》等順序寫作“、
、
、
、
” , 其中 “
”象兩隻手在 “
” (有頭角的動物)兩側操作剝皮的形狀。 小篆、 秦簡和漢帛書寫作 “
、
、
” , 雖不如金文象形直觀,但便於書寫,與今文已十分接近。
“鞅” 指馬拉車時套在脖子上的皮套。《說文》: “鞅,頸靼也。”金文、 小篆寫作 “、
” , 左邊是皮革的 “革” , 右邊的 “央” 字一般認為是聲符,隻表示讀音。其實 “央” 是給罪人執行絞刑時在脖頸上勒繩索的形狀,在這裏與 “革” 組合正可表示 “鞅” 是套在馬脖子上的皮革套。屬會意兼形聲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三】【革】
『說文解字』
頸靼也。从革央聲。於兩切
『說文解字注』
(鞅)頸靼也。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嬰絡之也。按劉與許合。杜云在腹曰鞅。恐未然也。小雅鞅掌。毛曰。失容也。从革。央聲。於兩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