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告”字釋義不一。或稱牛角拴橫木,以防觸人; 或稱鈴形,用以聚眾發言。其實“告”是“祰”之初文,為祭祀形式中的 “告朔” 。甲骨文、金文、《三體石經》、小篆字形變化不大, 順序寫作“、
、
、
、
、
、
” 。 上邊是“
” (牛, 牛頭的正麵形。 代表牛) , 下邊的 “
” (口)是盛祭品的器具,也表示說話(祈禱),正是以牛為牲物進行告祭的形狀。金文的不同字形,是秦未統一文字前的普遍現象。小篆另加與祭祀有關的 “示”旁,作“祰”字。《說文》: “祰,告祭也。”隸書(漢《張景碑》等)以直筆方折寫作“
、
”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離騷》 (局部)
【卷一】【示】
『說文解字』
告祭也。从示从告聲。苦浩切
『說文解字注』
(祰)吿祭也。自祪以下六字皆主言祖廟。故知吿祭謂王制天子諸矦將出。造乎禰。曾子問諸矦適天子。必吿於祖。奠於禰。諸矦相見。必告於禰。反必親告於祖禰。伏生尚書歸假於祖禰。皆是也。周禮六祈二曰造。杜子春云。造祭於祖也。當許時。禮家造字容有作祰者。从示。告聲。苦浩切。古音在第三部。
祰的部首:示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ifhgr
四角號碼:34261鄭碼查詢:wsmjBig5編碼:DAD5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797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禞祮祮 禞
告祭祖先。
祈禱。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