羶字康熙字典熱度:75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ān,【漢字註音】ㄕㄢ

【語音朗讀】

【未集中】【羊】【羶字五行屬】

【未集中】【羊字部】

【廣韻】式連切【集韻】【韻會】尸連切,𠀤音膻。

【說文】羴,或从亶。羊臭也。

【玉篇】羊脂也,羊氣也。

【周禮·天官·內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註】羶謂羊也。

又【禮·月令】其臭羶。

【疏】凡草木所生,其氣羶也。

又【呂氏春秋】草食者羶。

【註】草食者,食草木,謂麞鹿之屬,故其臭羶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羶字的字形演變


前4.35.2(甲)

前4.35.4(甲)

前4.35.5(甲)

羊爵(金)
商代晚期

羊父辛斝(金)
西周早期

郭.性.24(楚)

說文‧羴部

說文或體

楷書

羶字的象形文

讀音:shā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

小篆羴;

小篆羶;

小篆膻;

隸書

讀音:shān

“羴”本指羊身上的羴臭味。 《說文》: “羴, 羊臭也。 ” 甲骨文、金文寫作“ , 用兩隻、三隻或四隻羊來表示群羊。群羊比單隻羊的氣味更濃烈。小篆除繼承甲、金文結構寫作“”外, 另造一“從羊, 亶聲” 的形聲字“” 。 為表示 “羴”並非僅指羊的臭味, 也指肉變質後的氣味, 故將“羶”字左邊的“羊”換成“肉” (月)而作“” (膻)字。 如今“膻” 已取代 “羴”成通用字。隸書寫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羶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羶
中国大陆
台湾 羶
台湾
香港 羶
香港
日本 羶
日本
韩国 羶
韩国
旧字形 羶
旧字形

羶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羶”字头,请参考“羴”字:)

【卷四】【羴】

《說文解字》

羊臭也。从三羊。凡羴之屬皆从羴。羶,羴或从亶。式連切

《說文解字注》

(羴)羊臭也。臭者,气之通於鼻者也。羊多則气羴,故从三羊。从三羊。式連切。十四部。凡羴之屬皆从羴。

(羶)羴或从亶。亶聲也。今經傳多从或字。

羶字解釋

羶字基本屬性

  1. 羶的部首:羊部外筆畫:13筆畫總數:19倉頡號碼:tqywm

  2. 四角號碼:80516鄭碼查詢:uckaBig5編碼:C3BBgb2312碼:EBFE

  3. uni-code:基本区 U+7FB6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膻羴羴䍹 羴 膻 𠆞 𦏫 𦏬 𦏭 𦎞 羴

羶字基本含義

  1. 同“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