僂字康熙字典熱度:47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lǚ,lóu,【漢字註音】ㄌㄩˇ

【語音朗讀】

【子集中】【人】【僂字五行屬】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𠀤音樓。

【說文】尫也。

【六書故】曲背也。別作瘻。

【穀梁傳·成元年】曹公于手僂。

【淮南子·地形訓】西方高土,其人面末僂修頸,卬行。

【白虎通】周公背僂。

【莊子·達生篇】痀僂承蜩。

又屈也。

【荀子·儒效篇】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又曲薄曰聚僂。

【莊子·達生篇】聚僂之中,則爲之。

【註】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畚筥之類是也。

又【集韻】【韻會】𠀤郞豆切,樓去聲。僂佝,短醜貌。

又【集韻】【韻會】𠀤隴主切,音縷。義同。

又僂句。

【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

【註】僂句,龜所出地名。

又【韻會】龍遇切,音慮。義同。 【集韻】作軁。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僂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人部

睡虎地簡53.22(隸)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僂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僂
中国大陆
台湾 僂
台湾
香港 僂
香港
日本 僂
日本
韩国 僂
韩国
旧字形 僂
旧字形

僂字說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尫也。从人婁聲。周公韈僂,或言背僂。力主切

《說文解字注》

(僂)厄也。大徐本作尩也,非是。尩與僂異疾。小徐本作厄也,近是。科厄,木節也。厄與僂雙聲。人背之僂,有似木之科厄。晉語注曰:戚施,僂人也。左傳昭四年注:僂,肩傴也。穀梁傳跛僂並言。管子云:苦水所,多尩與傴人。然僂不得訓尩明矣。公羊傳:夫人不僂,不可使入。何云:僂,疾也,齊人語。夫人稽畱,不肎疾順公。荀卿書亦兩言僂訓疾。按此爲婁之假借字,婁卽屢,與驟通。驟訓數,亦訓疾。○又按大徐作𡯲也,葢𡯲是曲脛之名,引伸爲曲脊之名。所以𡯲必釋爲𤿑曲脛者,由其字作尢,从大而偏曲其足,故二疾不妨同名。下文曰周公韤僂,葢𡯲者亦得謂之僂,周公之脛不無少曲。疑大徐本爲長。甲戌二月重訂。从人婁聲。力主切。古音在四部。周公韤僂,韤者,足衣。韤僂者,由足背高隆然如背之僂也。未聞出何書。或言背僂。周公背僂見荀卿、白虎通、論衡諸書。白虎通云:傳曰:周公背僂,是爲強後,成就周道,輔於幼主。僂後主爲韵。

僂字解釋

僂字基本屬性

  1. 僂的部首:人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ollv

  2. 四角號碼:25244鄭碼查詢:nkzmBig5編碼:DCBCgb2312碼:D9CD

  3. uni-code:基本区 U+50C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軁婁偻偻 軁 𡰌 婁

僂字基本含義

1. 僂 [lǚ]2. 僂 [lóu]

僂 [lǚ]
  1. 彎曲,屈曲。《左傳·昭公七年》:“故其鼎銘雲: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2. 迅速;立刻。《荀子•儒效》:“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

僂 [lóu]
  1. 見“佝僂病”、“僂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