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字康熙字典熱度:44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lú,【漢字註音】ㄌㄨˊ

【語音朗讀】

【戌集上】【金】【鑪字五行屬】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洛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𠀤音盧。

【說文】方鑪也。

【徐鉉曰】今俗別作爐,非。

【廣韻】火牀。

【韻會】一曰火函。

【左傳·定三年】邾莊公廢于鑪炭。

【周禮·天官·宮人】共鑪炭。

【前漢·賈誼傳】天地爲鑪,造化爲工,隂陽爲炭,萬物爲銅。

又【正韻】酒器。

又酒肆。

【史記·司馬相如傳】令文君當鑪。

【註】韋昭曰:鑪,酒肆也。以土爲墮,邊高似鑪。

又鉀鑪,箭名。見前鉀字註。

又【韻會】熏器。或作爐。

【漢官典職】尚書郞給女,使執香爐。

又與鑢通。

【左傳·定四年】鑪,金初宦于子期氏。

【釋文】鑪,本又作鑢。金名。音慮。


考證:〔【左傳·定四年】鑪,金初官于子期氏。〕 謹照原文初官改初宦。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鑪字的字形演變


伯公父簠(金)
西周晚期

曾伯雨木二簠(金)
春秋早期

叔之仲子平鐘(金)
春秋晚期

叔之仲子平鐘(金)
春秋晚期

信2.024(楚)

說文‧金部

魏中尚方香鑪(隸)
曹魏

楷書

鑪字的象形文

讀音:lú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小篆爐;

隸書1;

隸書2

讀音:lú

“爐” 本指做飯取暖的器具。《說文》: “爐,方爐也” 。甲骨文1-2寫作“” ,像陶製爐灶形。 甲骨文3寫作“” ,下邊加“火”表示爐是燃火的器具,同時火上改為虎頭和殘骨(歺,讀è),反映出當時古人的主食以動物為主。金文用“金”作偏旁,說明當時的爐已普遍使用青銅或鐵(也有在下邊加“肉”字者)。小篆繼續用“金”作部首,用已成熟的“盧”字作聲符, 成為形聲字。隸書分別寫作從金或從火的“” 。

注: 古文字的 “盧”與 “爐”有密切關聯,但在春秋時分化出去,詳見“廬” 釋。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鑪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鑪
中国大陆
台湾 鑪
台湾
香港 鑪
香港
日本 鑪
日本
韩国 鑪
韩国
旧字形 鑪
旧字形

鑪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方鑪也。从金盧聲。洛胡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爐,非是。

『說文解字注』

(鑪)方鑪也。方對下圜言之。凡㸐炭之器曰鑪。定公三年左傳。邾莊公自投於牀。廢於鑪炭。爛。遂卒。从金。盧聲。洛乎切。五部。

鑪字解釋

鑪字基本屬性

  1. 鑪的部首:金部外筆畫:16筆畫總數:24倉頡號碼:cypt

  2. 四角號碼:81112鄭碼查詢:piklBig5編碼:C644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46A首尾分解:金盧部件分解:金虍田皿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爐鹵盧爐 盧 鹵

鑪字基本含義

  1. 同“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