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康熙字典熱度:113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í,【漢字註音】ㄕˊ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識字五行屬】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𧨺【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𠀤音式。

【說文】常也。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

【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

【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義同。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

【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義同。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

【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叶式列切,音刷。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叶施灼切,音爍。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𧬣。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識字的字形演變


𣄰尊(金)
西周早期

說文‧言部

睡虎地簡14.86(隸)

縱橫家書74(隸)
西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石門頌(隸)
東漢

楷書

識字的象形文

讀音:zhī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職;

金文職;

金文職;

侯馬盟書職;

小篆戠;

小篆識;

小篆幟;

小篆職

讀音:zhī

“戠”是“識” 的初文,本義是標誌、記號。《說文》: “識,常也。一曰知也。 ” 意思是經常見到的, 一看(聽)便知的。 甲骨文寫作“” , 金文寫作“” , 小篆寫作 “” 。 字形雖經千多年變化,但構成元素完全一樣,均是在兵器“戈”上有一“音”字。小篆在規範漢字時將“音、言” 同收,從音者表示作戰時擊鼓鳴金的聲音,以便分清敵我進退。“職”是聽到微小的聲音,記住微妙的事物。《說文》: “職,記微也。 ”金文、 《侯馬盟書》寫作“” , 上邊是標誌 “戠” ,下邊是耳朵。 會意把眼看到的, 加上耳聽到的都記住。 小篆寫作 “” , 將“耳、 戠”改為左右結構。 加 “言”者成“” (識), 加 “巾” 成“”(幟)。 隸書( 《華山廟碑》 )寫作 “” , 今簡化字作“識”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識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識
中国大陆
台湾 識
台湾
香港 識
香港
日本 識
日本
韩国 識
韩国
旧字形 識
旧字形

識字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賞職切

『說文解字注』

(識)常也。常當爲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譌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一曰知也。矢部曰。知、識䛐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别。三者實一義也。从言。戠聲。賞職切。一部。

識字解釋

識字基本屬性

  1. 識的部首:言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9倉頡號碼:yryia

  2. 四角號碼:03650鄭碼查詢:sskhBig5編碼:C3D1gb2312碼:CAB6

  3. uni-code:基本区 U+8B5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識誌幟识幟 誌 识 𢨞 𧥾 𧨺 𧬣 識

識字基本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