柲字康熙字典熱度:61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ì,bié,【漢字註音】ㄅㄧˋ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柲字五行屬木】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韻會】𠀤兵媚切,音祕。柲攢也。

【廣韻】戟柄。

【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

【左傳·昭七年】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

又檠也。

【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

【詩·秦風】竹閉緄縢。作閉。

又【廣雅】丘上有木曰柲丘。

又【唐韻】𤰞吉切,音必。又【集韻】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𠀤音弼。義𠀤同。或作鉍。

又毗必切,音邲。偶也。

又【廣韻】鄙密切,音筆。柄也。

又【廣韻】蒲結切,音蹩。支柄。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檠曰柲。〕 謹按考工記無弓檠曰柲之文,今改儀禮旣夕記有柲。註弓檠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柲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木部

漢印徵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柲字的象形文

讀音:b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古璽文;

秦簡;

小篆必;

小篆柲;

隸書必;

隸書柲

讀音:bì

“必”本是用戈將物分開。《說文》: “必,分極也。”金文、古璽文、小篆分別寫作“” , 正象用“戈”或“弋” (初為木橛)將物呈八字形分開的形狀。隸書(秦簡、《孔彪碑》等)將“必”寫作“” , 成為今文。

“必”字後來除引申肯定,必須外,多用於聲符。如“必”字加 “邑”成“邲” ,加 “水”成“泌” ,加 “比”成“毖” ,加 “木”成 “柲” 。

“柲” 是兵器或農具的柄和鑚(末端的銳部) 。《說文》 : “柲,攢(鑚)也。 ” “柲” 字甲骨文寫作 “” , 象一柄無刃有鑚的杆柄, 是象形字。 小篆寫作 “” , 用 “必”作聲符, 成為從 “” (木) , “”(必)聲的形聲字。 隸書將“柲”寫作“”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柲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柲
中国大陆
台湾 柲
台湾
香港 柲
香港
日本 柲
日本
韩国 柲
韩国
旧字形 柲
旧字形

柲字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欑也。从木必聲。兵媚切

『說文解字注』

(柲)欑也。欑各本誤從手。葉本誤從イ。今正。此卽下文積竹杖也。考工記。廬人爲廬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注云。柲猶柄也。按戈戟矛柄皆用積竹杖。不比他柄用木而已。殳則用積竹杖而無刃。柲之引伸爲凡柄之偁。左傳。剝圭以爲戚柲。戚柄不用積竹。從木。必聲。兵媚切。古音在十二部。

柲字解釋

柲字基本屬性

  1. 柲的部首:木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dph

  2. 四角號碼:43904鄭碼查詢:fwmBig5編碼:CEFC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7F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木、必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鉍㧙 䪐 鉍

柲字基本含義

1. 柲 [bì]2. 柲 [bié]

柲 [bì]
  1. 兵器的柄;亦泛指器物的柄:“戈~六尺有六寸。”

  2. 弓檠,綁在弓裏保護弓的竹片:“弓矢之新沽功……有~。”

  3. 刺。

  4. 偶。

柲 [bié]
  1. 拗。

  2. 戾。

  3. 手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