檡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檡的基本解釋
檡
【繁體漢字】檡,【漢語拼音】zhái,shì,【漢字註音】ㄓㄞˊ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檡字五行屬】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𠀤音宅。
【唐韻】檡棘善理堅韌者,可以爲射決。
【周禮·夏官·繕人註】決用正,王棘若檡棘。
又【集韻】達各切,音鐸。又【五音集韻】夷益切,音奕。義𠀤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施隻切,音釋。義同。又梬棗也。
又【唐韻】【集韻】𠀤同都切,音徒。楚人謂虎子爲於菟。
【前漢·班固敘傳】作檡。
詞條更新時間:2025-02-22
檡的部首:木部外筆畫:13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dwlj
四角號碼:46941鄭碼查詢:flbuBig5編碼:ECFA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AA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菟
1. 檡 [zhái]2. 檡 [shì]3. 檡 [tú]
〔~棘〕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木質細密堅韌,可做射箭的扳指,如“決用正,王棘若~~。”
黑棗。
〔於(wū)~〕古同“於菟”,古代中國楚人對虎的稱呼。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𨗫𨹷𠹑建𤹛𪕌𧽦㔂𣮱㠏𢔁𩋜瞞搰蜘𢬴騴㷷𦃟氂𤃀縤𦺇𩩤唪瘒䎶鱢氍𠠴鴞请騝㗙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