膟字康熙字典熱度:48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lǜ,【漢字註音】ㄌㄩˋ

【語音朗讀】

【未集下】【肉】【膟字五行屬】

【未集下】【肉字部】

【廣韻】呂卹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𠀤音律。

【說文】血祭肉也。

【玉篇】膟膋。

【詩·小雅·或燔或炙傳】燔取膟膋。

又【集韻】一曰腸閒脂。

【禮·郊特牲】取膟膋,燔爎升首,報陽也。

【註】膟膋,腸閒脂也。

【正字通】祭則合蕭𦶟之,使臭達牆屋也。

又【集韻】朔律切,音率。義同。 【說文】本作𦝭。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膟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肉部

說文或體

楷書

膟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膟
中国大陆
台湾 膟
台湾
香港 膟
香港
韩国 膟
韩国
旧字形 膟
旧字形

膟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膟”字头,请参考“𦝭”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血祭肉也。从肉帥聲。膟,𦝭或从率。呂戌切

《說文解字注》

(𦝭)血祭肉也。郊特牲曰: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鄭云:膟膋,腸閒脂也。朝事時,取牲膟膋燔於爐炭。至薦孰之時,又取膟膋與蕭合燒之。按此注謂膟膋、腸閒脂,二字一物,祭義注云:膟膋,血與腸閒脂也。則以血釋膟,以腸閒脂釋膋,略同許說。小雅: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正與祭義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語相合。毛云:毛以吿純也。膋,脂膏也。血以吿殺,膋以升臭,合之黍稷,實之於蕭,合馨香也。葢說禮家以膟當詩之血,故許云血祭。鄭注祭義同。考之郊特牲,血祭與燔膟膋各事,膟膋自是一物。郊特牲注爲長也。許云血祭肉者,肉是衍字,血祭不容有肉。祭義疏引說文、字林:膟,血祭。無肉字。釁字下亦云血祭。从肉帥聲。吕戌切。十五部。

(膟)𦝭或从率。今毛傳、禮記皆作膟。

膟字解釋

膟字基本屬性

  1. 膟的部首:肉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byij

  2. 四角號碼:70243鄭碼查詢:qszeBig5編碼:E6F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19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𦝭𦝭𦝭

膟字基本含義

  1. 腸間脂肪:“(河豚)腹中之~曰西施乳。”

  2. 古代祭祀用的牲血:“鸞刀以刲,取~膋,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