臚字康熙字典熱度:44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lú,【漢字註音】ㄌㄨˊ

【語音朗讀】

【未集下】【肉】【臚字五行屬】

【未集下】【肉字部】

【唐韻】力居切【集韻】【正韻】凌如切,𠀤音閭。

【說文】皮也。

【抱朴子·至理卷】淳于能解臚以理腦。

又【廣韻】腹前曰臚。

【通雅】臚脹,腹彭脹也。

又【玉篇】臚,陳也。

【廣韻】陳,序也。

【爾雅·釋言】臚,敘也。

【疏】以禮陳敘於賔客也。

【史記·六國表】臚於郊祀。

【前漢·郊祀歌】殷勤此路臚所求。

又【正韻】傳也。

【晉語】聽臚言於市。

【註】臚,傳也。

【史記·叔孫通傳】臚句傳。

【註】上傳語告下爲臚。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大鴻臚一人,中二千石。

又【韻會】兩舉切,音膂。與旅同。

【前漢·敘傳】大夫臚岱。

【註】鄭氏曰:臚岱,季氏旅於泰山是也。師古曰:旅,陳也,臚亦陳也。臚旅聲相近,其義一耳。

又【正字通】亦作盧。

【唐書·和逢堯傳】鴻臚作鴻盧。 【正字通】說文:臚,从肉盧聲。孫氏力居切,籀文作膚,義同音別,二文宜竝存。臚音盧,膚音趺,皮膚通作皮臚,臚傳必不可言膚傳,鴻臚必不可稱鴻膚,各從其類,則言義兩無殽互。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臚字的字形演變


引尊(金)
西周早期或中期

包2.84(楚)

郭.五.43(楚)

郭.唐.2(楚)

包2.191(楚)

說文籀文

說文‧肉部

睡虎地簡10.13(隸)

老子乙前93上(隸)
西漢

武威簡.有司11(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熹.易.睽(隸)
東漢

楷書

臚字的象形文

讀音:lú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說文籀文;

小篆膚;

小篆臚;

三體石經;

隸書

讀音:lú

“臚”本指皮膚的“膚” (膚),古讀lú。《說文》: “臚,皮也。從肉(月), 盧聲。 , 籀文臚。” “膚” 是小篆根據“籀文” 字形結構傳承下來的, 也是 “膚” 的本字。 金文1-2寫作 “” , 上邊是“虎” 的省文“虍” ,表示老虎; 中間是酒器“卣” ,後字形訛變為“由” ; 下邊是“肉”(月)。“由” 和 “肉” 後來成為“胃”變異。合起來表示: 老虎吃人或動物時因為“胃”是內髒,第一口咬到的隻是皮膚。籀文隻是將虎頭放大,字形結構與金文1-2無別。金文3屬後期金文,裝飾性很強。將虎頭中間分開,將下邊的內髒省為“甘” 。小篆1和《三體石經》隨籀文結構寫作“” 。 為強調皮膚也是肉, 另加“肉” (月)作“” (臚)。今簡化字作“膚”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臚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臚
中国大陆
台湾 臚
台湾
香港 臚
香港
日本 臚
日本
韩国 臚
韩国
旧字形 臚
旧字形

臚字說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皮也。从肉盧聲。膚,籒文臚。力居切

《說文解字注》

(臚)皮也。今字皮膚從籒文作膚,膚行而臚廢矣。晉語:聽臚言於市。史、漢臚句傳。蘇林曰:上傳語吿下爲臚。此皆讀爲敷奏以言之敷也。史記:臚於郊祀。漢書:大夫臚岱。韋昭辨釋名:鴻,大也。臚,陳序也。謂大以禮陳序賔客。此皆讀爲廷實旅百之旅也。劉熙釋名:鴻臚,腹前肥者曰臚。以京師爲心體。王矦外國爲腹腴。以養之也,此讀爲夏右腴之腴。皆假借也,其本義則皮膚也。从肉。盧聲。甫無切。五部。

(膚)籒文臚。經籍通用此字。禮運曰:膚革充盈。引伸爲狼跋文王之膚美,爲六月之膚大,爲論語之膚受。

臚字解釋

臚字基本屬性

  1. 臚的部首:肉部外筆畫:16筆畫總數:20倉頡號碼:bypt

  2. 四角號碼:71212鄭碼查詢:qiklBig5編碼:C4A4gb2312碼:EBCD

  3. uni-code:基本区 U+81D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月、卢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膚胪膚𨇖 𥀵 膚 胪 㱺膚

臚字基本含義

  1. 見“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