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字康熙字典熱度:629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hé,【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荷字五行屬木】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

【爾雅·釋草】荷,芙渠。

【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

【詩·鄭風】隰有荷華。

【傳】荷華,扶渠也。又【陳風】有蒲與荷。

【箋】芙渠之莖也。

【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

【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

【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

【註】荷,擔也。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疏】荷,擔揭也。

【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

【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揭也。

【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

【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

【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

【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

【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

【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渠。

【註】別名芙蓉,江南人呼荷。〕 謹照原文江南改江東。〔【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揭也。

【箋】何可反。〕 謹照原文箋何可反改釋文河可反。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荷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艸部

老子乙前135下(隸)
西漢

楷書

荷字的象形文

讀音:hé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何;

小篆荷;

三體石經;

隸書何;

隸書荷

讀音:hé

“何” 的本義是擔、挑,是負荷的意思。甲骨文、金文1都是象形字,分別寫作“” , 均象人扛戈之形。金文2-3和小篆寫作“” 。左旁形符從“人” , 人的甲骨文寫作“” ; 金文寫作“” , 與小篆相似,都是人的側身形象。右旁的聲符是“可” , 可的甲骨文寫作“” , 金文寫作“” , 本是用曲柄斧伐木時發出的聲音, 在這裏作為聲符與“人”組合, 成為“從人,可聲”的形聲字。此字後加“艸” (讀cǎo,草的本字,作為部首俗稱“草字頭” )成“荷” ,指蓮及荷葉。《說文》: “荷,芙蕖葉。”隸書(漢《馬王堆帛書》、《郭有道碑》 )將篆書筆畫作了平直處理,進入今文時代。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荷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荷
中国大陆
台湾 荷
台湾
香港 荷
香港
日本 荷
日本
韩国 荷
韩国
旧字形 荷
旧字形

荷字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芙蕖葉。从艸何聲。胡哥切

『說文解字注』

(荷)扶渠葉。今爾雅曰。其葉蕸。音義云。衆家無此句。惟郭有。就郭本中或復無此句。亦竝闕讀。玉裁按。無者是也。高注淮南云。荷夫渠也。其莖曰茄。其本曰蔤。其根曰藕。其華曰夫容。其秀曰䓿萏。其實蓮。蓮之藏者菂。菂之中心曰薏。大致與爾雅同。亦無其葉蕸三字、葢大葉駭人。故謂之荷。大葉扶搖而起。渠央寬大。故曰夫渠。爾雅假葉名其通體。故分別莖華實根各名而冠以荷夫渠三字。則不必更言其葉也。荷夫渠之華爲䓿萏。䓿萏之葉爲荷夫渠。省文互見之法也。或疑闕葉而補之。亦必當曰其葉荷。不嫌重複。無庸肊造蕸字。又案屈原、宋玉、楊雄皆以芙蓉與芰荷對文。然則芰者蔆之葉。蔆者芰之實。蔆之言棱角也。芰之言支起也。从艸。何聲。胡哥切。十七部。

荷字解釋

荷字基本屬性

  1. 荷的部首:艸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tomr

  2. 四角號碼:44221鄭碼查詢:enajBig5編碼:B2FCgb2312碼:BAC9

  3. uni-code:基本区 U+8377首尾分解:艹何部件分解:艹亻丁口

  4. 造字法:形声;从艹、何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何 抲 𢬲 𦽅

荷字基本含義

1. 荷 [hé]

荷 [hé]
  1. 〔~包〕a.佩戴的小囊;b.食品名。

  2. 〔~爾蒙〕“激素”的舊稱。

  3. 即“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