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陵
【繁體漢字】陵,【漢語拼音】líng,【漢字註音】ㄌㄧㄥˊ
【語音朗讀】
【戌集中】【阜】【陵字五行屬火】
【戌集中】【阜字部】
〔古文〕夌𨻪䧙【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𠀤音凌。
【爾雅·釋地】大阜曰陵。
【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
【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又【爾雅·釋丘】後高陵丘。
【又】如陵陵丘。
又東陵,地名。
【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
又【玉篇】冢也。
【齊語】陵爲之終。
【註】以爲葬也。
又【玉篇】犯也。
【廣韻】侮也,侵也。
【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書·畢命】以蕩陵德。
【傳】陵,邈也。
【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註】陵,躐也。
又【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
【史記·平準書】選舉陵遲。
【前漢·成帝紀】日以陵夷。
又【玉篇】慄也。
又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苕,陵苕。
【註】一名陵時。
又淬也。
【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勁。
又【荀子·致仕篇】凡節奏欲陵,而生民欲寬。
【註】峻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陵州仁壽郡。
又姓。
【正字通】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高郵人。
又【廣韻】漢複姓六氏,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傳有於陵子仲,戰國策有安陵丑,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漢有高陵顯,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鄧陵,後以爲氏。
又叶力中切,音隆。
【胡廣·侍中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又叶落胡切,音盧。
【柳宗元·佩韋賦】雲岳岳而專强兮,果黜志而乖圖。咸觸屛以拒訓兮,肆隕越而就陵。
又與鯪同。
【楚辭·天問】陵魚何所。一作鯪。
又與凌通。
【史記·秦始皇紀】陵水經地。
【註】正義曰:陵作凌,歷也。 【玉篇】或作𠡭。
【𥡆天子傳】作䧙。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夌”與“陵” 同源。 “夌”字甲骨文、金文寫作“ 、 ” , 上邊是表示高大土原的 “坴”(讀lù) ,下邊是向下走的人,會意人從高原走下走上。
“陵” 本是登高,後多指高大的山陵。《說文》 : “陵,大阜也。”甲骨文寫作“、” , 由表示山丘和階登的“ ” (阜)和突出腳部的人“”組成,表示人登高。金文寫作“、 、”。仍可看到有階的山丘, 但人形已不如甲骨文直觀。 小篆在規範筆畫後寫作 “” ,成為 “從阜,夌聲” 的形聲兼會意字( “夌” 字本身也有登高義)。隸書(漢《禮器碑》 )大膽省略筆畫, 寫作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四】【𨸏】
『說文解字』
大𨸏也。从𨸏夌聲。力膺切
『說文解字注』
(陵)大𨸏也。釋地、毛傳皆曰:大阜曰陵。釋名曰:陵,𨼇也,體𨼇高也。按引申之爲乘也,上也,躐也,侵陵也,陵夷也。皆夌字之叚借也。攵部曰:夌,越也。一曰:夌,徲也。夌徲,卽陵夷也。从𨸏夌聲。力膺切。六部。
陵的部首:阜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nlgce
四角號碼:74247鄭碼查詢:yborBig5編碼:B3AEgb2312碼:C1EA
uni-code:基本区 U+9675首尾分解:阝夌部件分解:阝土八夂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異體字:陵夌琌𨻪䧙 夌 𠡭 𨹧 𨺶 𨻎 𨻪 琌 陵𨻪
大土山:山~。丘~。~穀遷變(簡作“陵穀”)。
高大的墳墓:~園。~墓。~寢。
古同“淩”,侵犯,欺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