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字康熙字典熱度:576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áo,【漢字註音】ㄕㄠˊ

【語音朗讀】

【子集下】【勹】【勺字五行屬火】

【子集下】【勹字部】

【唐韻】之灼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𠀤音灼。

【說文】挹取也。象形,中有實。

【徐曰】按禮記,一勺水之多,言少也。又【廣韻】周公樂名。

【儀禮·燕禮】若舞則勺。

【註】勺,頌篇告成,大武之樂歌也。

【前漢·禮樂志】周公作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

【集韻】或作汋。又通作酌。

【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勺椒漿。

【註】師古曰:勺,讀曰酌。又【唐韻】市若切【集韻】實若切【韻會】是若切【正韻】裳灼切,𠀤音芍。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飮器,勺一升。

【註】勺,尊升也。

【儀禮·士冠禮】勺觶角柶。

【註】勺,所以㪺酒也。

【玉篇】亦作杓。又【韻會】長勺,魯地名。勺字原刻从一不从丶。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0

勺字的字形演變


勺方鼎(金)
商代晚期

望2.47(楚)

說文‧勺部

一號墓竹簡198(隸)
西漢

縱橫家書12(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華嶽廟殘碑陰(隸)
東漢

楷書

勺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áo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

楚簡;

小篆;

漢簡;

隸書

讀音:sháo

“勺” 在 《說文》 中是個部首字。是舀東西的用具,柄有長短,古時多用來舀酒。《說文》: “勺,挹取也。象形。” 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雖不盡相同, 但都象勺中有物, 順序寫作 “” 。 漢簡、隸書寫作“” , 雖成今文, 但仍能看到象形字的遺痕。

由 “勺”組成的古文字有 “與” 字。《說文》: “與,賜予也。一勺為與。此與與同。”這是古人為今人準備好的一個簡化字。參看“與”字釋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勺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勺
中国大陆
台湾 勺
台湾
香港 勺
香港
日本 勺
日本
韩国 勺
韩国
旧字形 勺
旧字形

勺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勺】

『說文解字』

挹取也。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凡勺之屬皆从勺。之若切

『說文解字注』

(勺)枓也。二字依玄應書卷四補。木部枓下云勺也。此云勺、枓也。是爲轉注。考老之例也。考工記。勺一升。注曰。勺、尊斗也。斗同枓。謂挹以注於尊之枓也。士冠禮注亦云。尊斗、所以𣂏酒也。今皆譌尊升。不可通矣。詩。酌以大斗。毛云。長三尺。謂其柄。所㠯挹取也。所以二字依息夫躳傳顏注補顏之訓詁多取諸許也。挹者、抒也。勺是器名。挹取者、其用也。刪所以、則體用溷矣。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外象其哆口、有柄之形。中一象有所盛也。與包同意、謂包象人褢子。勺象器盛酒漿。其意一也。李陽冰曰。勺从?裹之?。失之。勺象張口。豈同弇口哉。此字當依考工記上灼反、中庸市若反、篇、韵時灼市若切。大徐之若切。非也。今俗語猶時灼切。二部。俗作杓。凡勺之屬皆从勺。

勺字解釋

勺字基本屬性

  1. 勺的部首:勹部外筆畫:1筆畫總數:3倉頡號碼:pi

  2. 四角號碼:27320鄭碼查詢:rysBig5編碼:A463gb2312碼:C9D7

  3. uni-code:基本区 U+52FA首尾分解:勹丶部件分解:勹丶

  4. 造字法:象形漢字結構:单一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勺杓汋酌的勺杓 汋 的 酌 勺勺

勺字基本含義

  1. 一種有柄的可以舀取東西的器具:~子。飯~兒。掌~兒的(廚師)。

  2. 中國市製容量單位,一升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