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北
【繁體漢字】北,【漢語拼音】běi,bèi,【漢字註音】ㄅㄟˇ
【語音朗讀】
【子集下】【匕】【北字五行屬水】
【子集下】【匕字部】
〔古文〕𧉥【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𠀤綳入聲。
【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
【徐曰】乖者,相背違也。
【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
【玉篇】方名。
【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
【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
【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𠀤音背。
【集韻】違也。
【正韻】分異也。
【書·舜典】分北三苗。
【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北” 是乖違、相背。引申脊背,借指方向,南的對麵。《說文》:“北, 乖也。 從二人相背。 ” 屬會意字。 甲骨文寫作 “” , 金文寫作“”, 小篆寫作 “” , 都是二人背對背的形狀。 此形表達三個意思:1.背對背,指脊背; 2.方向反,指乖違; 3.麵不見,指背後。後來小篆下加 “肉” 表示人體的背,而原本借指方向的 “北” ,卻借而不還,成為字主。隸書(漢《白石神君碑》等)將篆書中兩個相背的人形四肢拉平,寫作 “北” ,從此脫離了古文字行列,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北》
“北” 是乖違相背,引申脊背。借指方向。《說文》曰: “北, 乖也。 從二人相背。 ” 甲骨文寫作“” , 金文寫作“” , 小篆寫作“” , 均為二人背對背的形狀。此形表達三個意思: 背對背指脊背; 方向反指乖背;麵不見指後背。後小篆另加 “肉” 專指,而原本借指方向的北則借而不還。
規格: 高102CM 寬68CM
【卷八】【北】
『說文解字』
𦮃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从北。博墨切
『說文解字注』
(北)𦮃也。乖者、戾也。此於其形得其義也。軍奔曰北。其引伸之義也。謂背而走也。韋昭注國語曰。北者、古之背字。又引伸之爲北方。尙書大傳、白虎通、漢律曆志皆言北方、伏方也。陽氣在下。萬物伏藏。亦乖之義也。从二人相背。博墨切。一部。凡北之屬皆从北。
北的部首:匕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5倉頡號碼:lmp
四角號碼:12110鄭碼查詢:tirrBig5編碼:A55Fgb2312碼:B1B1
uni-code:基本区 U+5317首尾分解:丬匕部件分解:丬匕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異體字:北背北𧉥 背 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