䠶字康熙字典熱度:75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è,【漢字註音】ㄕㄜˋ

【語音朗讀】

【午集中】【矢】【䠶字五行屬】

【午集中】【矢字部】

【說文】射本字。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从矢从身。

【徐曰】䠶者,身平體正,然後能中也。篆文作射,从寸,亦法度也。詳射字註。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䠶字的金文


女射鑑商代晚期集成10286

射爵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7634

射戟西周早期集成10792

雍伯原鼎西周晚期集成2559

令鼎西周早期集成2803

靜簋西周早期集成4273

十五年趞曹鼎西周中期集成2784

𧽊簋西周中期集成4266

長囟盉西周中期集成9455

鄂侯鼎西周晚期集成2810

鄂侯鼎西周晚期集成2810

𩰬攸從鼎西周晚期集成2818

訇簋西周晚期集成4321

射南簠西周晚期集成4479

鄧伯吉射盤春秋早期集成10121

䠶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è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石鼓文;

小篆射;

小篆䠶;

隸書1;

隸書2

讀音:shè

“射” 是開弓放箭。《說文》: “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 甲骨文、金文字形略異, 表義相同, 順序寫作 “” , 均象張弓發箭形。 金文作 “” 者加 “” (又, 手形。 表示拉弓) , 石鼓文寫作“” , 弓成反背形, 是小篆誤以為 “身” 字的原因。 小篆分化成 “身、寸” 和 “身、矢”兩個字, 寫作 “” 。 隸書(漢《封龍山碑》等)寫作 “” , 已是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䠶字說文解字

【卷五】【矢】

『說文解字』

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从矢从身。射,篆文䠶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食夜切

『說文解字注』

(䠶)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謂用弓弩發矢於身而中於遠也。詩、禮記以射爲猒斁之斁。从矢从身。會意。食夜切。古音在五部。

(射)篆文䠶。射者小篆,則䠶者古文。此亦丄部之例也。何不以射入寸部而以䠶傅見也,爲其事重矢也。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說从寸之意。射必依法度,故从寸。寸同又,射必用手,故从寸。

䠶字解釋

䠶字基本屬性

  1. 䠶的部首:矢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hhok

  2. 四角號碼:28284鄭碼查詢:ncmaBig5編碼:gb2312碼:

  3. uni-code:扩展A U+4836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