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簋
【繁體漢字】簋,【漢語拼音】guǐ,【漢字註音】ㄍㄨㄟˇ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簋字五行屬木】
【未集上】【竹字部】
〔古文〕㔲朹【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𠀤音晷。
【說文】黍稷方器也。
【廣韻】簠簋,祭器,受斗二升,內圓外方曰簋。
【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簋,實一觳,崇尺。
【疏】祭宗廟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質,器用陶瓠之意也。
【易·損卦】二簋可用享。
【註】離爲日,日體圓。㢲爲木,木器圓。簋象,則簋亦以木爲之也。
【詩·秦風】於我乎每食四簋。
【傳】四簋:黍稷稻粱。
【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東面坐啓簋會,各郤于其西。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
【註】用土作簋。𣪘。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20
“簋”是古時盛食物的器皿。也作禮器。有竹木、陶土和青銅等材料製成。後多指圓腹, 侈口, 圈足青銅器(見圖)。 甲骨文、 金文寫作“、 ” , 正象手持勺匕從食器中取食之形。 “說文古文”寫作“、 、 ” , 1-2用盛器“匚”加聲符“軌”或義符“饑”表示簋的字義; 3則用“木”作形義符,用軌的省文“九”作聲符。此三字反映的是六國異寫字形。小篆寫作“” , 上邊的“竹”表示竹製; 中間是“皀” (讀bī)表示香米,食物; 下邊是“皿” (盛器),會意竹製盛食器皿, 隸書據此寫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五】【竹】
《說文解字》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飢。匭,古文簋或从軌。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說文解字注》
(簋)黍稷方器也。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别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爲日,日體圓。巽爲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已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𣁬二𦫵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㴱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韵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䤸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攷圜器之內爲之方,方器之內爲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云: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从竹皿皀。合三字會意。按簋古文或从匸,或从木,葢本以木爲之。大夫刻其文爲龜形,諸矦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製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皀,榖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
(㔲)古文簋。从匚食九。各本作从匚飢。飢非聲也。从方、从食、九聲也。
(匭)古文簋。从匚軌。按許説簋爲方器,葢以古文从匸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大鄭云:九讀爲軌。書亦或爲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脱誤,爲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尚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朹)亦古文簋。簋以木爲之,故字从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机。當作朹,宗廟器也。
簋的部首:竹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havt
四角號碼:88102鄭碼查詢:mxlkBig5編碼:EDC2gb2312碼:F3FE
uni-code:基本区 U+7C0B首尾分解:⺮皿部件分解:竹艮皿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上中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異體字:朹匭㔳𠥗㔲匭朹㔲 㔳 㲃 㿝 匭 朹 皀 𠥗 𣪕 𣪘 𥁬 𦹧 𣌽 𣌡㔳𠥗㔲匭朹㔳𠥗㔲匭朹
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