殗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殗的基本解釋
殗
【繁體漢字】殗,【漢語拼音】yè,yān,【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辰集下】【歹】【殗字五行屬】
【辰集下】【歹字部】
【玉篇】於劫切【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𠀤音浥。病也。
【揚子·方言】殗殜,微也。宋衞之閒曰殗。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病而不甚者曰殗殜。
又重也。
【左思·吳都賦】重葩殗葉。
【註】殗,重也。葉重疉貌。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義同。一曰歿也。
又【集韻】於贍切,音𢜰。與𩳢同。汚觸也。或作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殗的部首:歹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mnklu
四角號碼:14216鄭碼查詢:arkzBig5編碼:D9DF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B97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痷 𣩯 𩳢
1. 殗 [yè]2. 殗 [yān]3. 殗 [yàn]
病。
〔~殜〕小病。
重疊:“攢柯挐莖,重葩~葉。”
死亡。
汙濁。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㺂𢑧撿𣿕眡𩛩銋漦𧑫𡄵瘔瑴𧫣抸檸㡏𣑨㔾刃𧺑𨺂𦛥𣚃𨡅𪀜譬沤爊𪚓𥉔𡯺灂𩎯𡬫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