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盛
【繁體漢字】盛,【漢語拼音】shèng,chéng,【漢字註音】chéng,shèng
【語音朗讀】
【午集中】【皿】【盛字五行屬金】
【午集中】【皿字部】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
【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
【書·泰誓】犧牲粢盛。
【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
【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
【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
【註】一器也。
【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
【註】謂今時杯杅也。
又【廣韻】受也。
【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
【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又盛服,嚴飾也。
【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
【註】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隄也。
【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
【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
【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
【註】在東萊不夜縣。
【註】盛,音成。
又國名。
【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
【註】盛,音成。
【左傳】作郕。
又【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𠀤成去聲。
【博雅】多也。
【廣韻】長也。
【增韻】大也。茂也。
【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
【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泄。
【中庸】官盛任使。
【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
【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又極也。
【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猶嘉也。
【張衡·東京賦】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
【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
【師古註】叶音去聲。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
【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又姓。
【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
【穆天子傳】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賜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門。
【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盛” 的本義是祭祀時將穀物放(盛)在容器中。《說文》: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後泛指將東西放進容器裏。甲骨文的 “盛” 字左邊是一容器形,為表示器皿中盛滿東西,四周加幾個小點,表示溢出。此形為器皿的“皿”。 “皿”字金文寫作“” ; 小篆寫作“” 。 “盛”字右邊是“成”字。 “成” 的甲骨文寫作“” ; 金文寫作“” 。 本是斧鉞形。 小篆失形寫作“” , 在這裏與“皿”組合後, 既是“從皿, 成聲” 的形聲字, 也是用武器(斧鉞,也是儀仗用具)保衛和參與祭祀活動,以示盛大的會意字。故“盛”讀shèng時表示盛大、隆重,表示將物品放於器皿中時讀chéng。隸書(漢《楊震碑》、 《漢帛書》 )寫作“、 ” , 從而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五】【皿】
『說文解字』
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氏征切
『說文解字注』
(盛)黍稷在器中㠯祀者也。盛者、實於器中之名也。故亦𧦝器爲盛。如左傳旨酒一盛、喪大記食粥於盛是也。引伸爲凡豐滿之偁。今人分平去。古不分也。如左傳盛服將朝。盛音成。本亦作成。从皿。成聲。形聲包會意。小徐無聲字。會意兼形聲也。氏征切。十二部。
盛的部首:皿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isbt
四角號碼:53102鄭碼查詢:hmylBig5編碼:B2B1gb2312碼:CAA2
uni-code:基本区 U+76DB首尾分解:成皿部件分解:成皿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金
異體字:晟 晠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