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康熙字典熱度:1198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ī,【漢字註音】ㄧ

【語音朗讀】

【子集上】【一】【一字五行屬土】

【子集上】【一字部】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一字的字形演變


鐵148.1(甲)

我方鼎(金)
西周早期

包2.259(楚)

郭.窮.14(楚)

說文古文

說文‧一部

睡虎地簡23.3(隸)

老子甲5(隸)
西漢

馬王堆三號墓牘(隸)
西漢

代大夫人家壺(隸)
西漢

武威醫簡92甲(隸)
東漢

孔龢碑(隸)
東漢

吳禪國山碑(隸)
孫吳

楷書

一字的金文


聿作父乙簋商代晚期集成4144

我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63

史獸鼎西周早期集成2778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㒼簋西周中期集成4195

段簋西周中期集成4208

曶壺蓋西周中期集成9728

師遽方彝西周中期集成9897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324

不𡢁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9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眉朱鼎戰國集成2103

一字的象形文

讀音:yī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說文古文;

古璽文;

侯馬盟書;

楚帛書;

小篆一;

小篆壹;

三體石經;

隸書一;

隸書壹

讀音:yī

“一” 是最小的整數。《說文》: “一,唯出太始,道立於一……” 其實,一是原始記數符號和算籌(用竹木做的小棍)。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均是一橫劃,即使是成為今文的隸書(漢《校官碑》 )也僅以 “蠶頭雁尾”的筆畫作了書法藝術上的處理, 仍是一橫形。 “說文古文”寫作“” , 是用一枚樹撅表示 “一” ,也是在樹木上刻一痕跡表示一的最古老記數方式。後金文、小篆又借 “一壼” 義作一的大寫。小篆在 “壼” 內加 “吉” 作聲符。

注: 表示數字的一至四,最初用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橫視表示。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一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一
中国大陆
台湾 一
台湾
香港 一
香港
日本 一
日本
韩国 一
韩国
旧字形 一
旧字形

一字說文解字

【卷一】【一】

《說文解字》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于悉切

《說文解字注》

(一)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指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别部居,不相襍廁也。爾雅、方言所以發明轉注假借。倉頡、訓纂、𣶢熹及凡將、急就、元尙、飛龍、聖皇諸篇,僅以四言七言成文。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爲書。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實始於許,功莫大焉。於悉切。古音第十二部。○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謂古韵也。玉裁作六書音均表,識古韵凡十七部。自倉頡造字時至唐虞三代秦漢,以及許叔重造説文曰某聲,曰讀若某者,皆條理合一不紊,故旣用徐鉉切音矣。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又恐學者未見六書音均之書,不知其所謂,乃於説文十五篇之後,附六書音均表五篇,俾形聲相表裏,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

(弌)古文一。凡言古文者,謂倉頡所作古文也。此書法後王,尊漢制,以小篆爲質,而兼錄古文、籒文。所謂今敘篆文,合以古籒也。小篆之於古,籒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仍則小篆皆古、籒也,故不更出古、籒。省改則古、籒非小篆也,故更出之。一二三之本古文明矣,何以更出弌弍弎也,葢所謂卽古文而異者,當謂之古文奇字。

一字解釋

一字基本屬性

  1. 一的部首:一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1倉頡號碼:m

  2. 四角號碼:10000鄭碼查詢:aBig5編碼:A440gb2312碼:D2BB

  3. uni-code:基本区 U+4E00首尾分解:一部件分解:一

  4. 造字法:指事漢字結構:单一结构漢字五行:土

  5. 異體字:壹弌弌壹 弌 𠤪弌

一字基本含義

  1. 數名,最小的正整數(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壹”代)。

  2. 純;專:專~。~心~意。

  3. 全;滿:~生。~地水。

  4. 相同:~樣。顏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織。

  6. 表示動作短暫,或是一次,或具試探性:算~算。試~試。

  7. 乃;競:~至於此。

  8. 部分聯成整體:統~。整齊劃~。

  9. 或者:~勝~負。

  10. 初次:~見如故。

  11. 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