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字康熙字典熱度:124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ǔ,【漢字註音】ㄅㄨˇ

【語音朗讀】

【子集下】【卜】【卟字五行屬水】

【子集下】【卜字部】

【唐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𠀤音雞。

【說文】卜以問疑。从口卜。

【廣韻】問卜也。

【集韻】說文引書卟疑。一曰考也。又或作乩。通作稽。

【韻會】《今文尚書》作稽疑。又【集韻】遣禮切,音啓。卜問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0

卟字的字形演變


明公簋(金)
西周早期

說文‧卜部

楷書

卟字的金文


明公簋西周早期集成4029

卟字的象形文

讀音:bǔ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說文古文;

小篆卜;

小篆卟;

隸書

讀音:bǔ

“卜” 在《說文》中是個部首字。《說文》: “卜,《周禮》注:‘問龜曰卜’ 。”古人用燒烤龜骨觀察其裂紋預測凶吉。甲骨文、金文、小篆及“說文古文”分別寫作“” 。均像燒灼龜骨的裂紋,即卜兆。此字屬典型的象形字,幾千年來字形無明顯變化。部首從“卜” 的字多與占卜有關。

“卟” (乩,讀jī)是用占卜的方法問疑難事。《說文》: “卟,卜以問疑也。 ”金文寫作 “” , 像在龜甲上出現裂紋形。 小篆寫作 “” 。用 “口” 和 “卜” 會意 “問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卟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卟
中国大陆
台湾 卟
台湾
韩国 卟
韩国
旧字形 卟
旧字形

卟字說文解字

【卷三】【卜】

《說文解字》

卜以問疑也。从口卜。讀與稽同。《書》云“卟疑”。古兮切

《說文解字注》

(卟)⺊㠯問疑也。左傳曰:⺊以決疑,不疑何⺊。問疑,故從口。俗作乩。从口⺊。當作⺊口,⺊而以口問也。凡若此等未能盡正,學者於此例之,可以三隅反矣。讀與稽同。古兮切。十六部。按小徐曰:尙書曰明用卟疑,今文借稽字。徐語肊說耳。尙書無作卟疑者。卽有之,亦陸氏所謂穿鑿之徒務欲立異者也。大徐乃於同下沾書云卟疑四字。疑惑後生,其亦妄矣。

卟字解釋

卟字基本屬性

  1. 卟的部首:卜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5倉頡號碼:ry

  2. 四角號碼:63000鄭碼查詢:jidBig5編碼:nonegb2312碼:DFB2

  3. uni-code:基本区 U+535F首尾分解:口卜部件分解:口卜

  4. 造字法:形声;从口、卜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乩稽乩 稽

卟字基本含義

  1. 〔~吩〕一種有機化合物,是葉綠素,血紅蛋白等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