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字康熙字典熱度:233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lüè,【漢字註音】ㄌㄩㄝˋ

【語音朗讀】

【午集上】【田】【略字五行屬火】

【午集上】【田字部】

【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𠀤音掠。

【說文】經略土地。

【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

【註】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

【博雅】略,治也。

又【廣韻】謀略。

【前漢·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李康運命論】張良受三略之說。

【註】上中下三計。

又【廣韻】用功少者皆曰略。

【書·禹貢】嵎夷旣略。

【傳】用功少曰略。

【木華·海賦】羣山旣略。

又【博雅】要也。

【莊子·知北遊】將爲汝言其崖略。

【淮南子·本經訓】其言略而循理。

【註】略,約要也。

又不詳也。

【禮·孔子閒居】子夏曰:三無旣得,略而聞之矣。

【荀子·非相篇】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

又【公羊傳·哀五年】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

【註】略,猶殺也。以月數恩殺,故幷閏數。

又道也。

【左傳·定四年】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

【註】略,道也。

又【博雅】取也。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

【註】略,取也。

【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又【揚子·方言】求也。

又灋也。

又【博雅】行也。

【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

【註】略,總攝巡行之名。又【宣十一年】略基趾。

【註】趾,城足。略,行也。

又界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

【註】略,界也。又【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

又路也。

【書·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傳】略,路也。

又犯也。

【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蓺,略則行志。

【註】略,犯也。則法也。

又利也。

【詩·周頌】有略其耜。

【傳】略,利也。

又【正字通】書篇名。漢劉歆總羣書爲七略,有輯略,六蓺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伎略。

又【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

【註】蠖略蕤綏,龍行貌。

又姓。

【姓譜】三國略統,吳人。

又奪也。與掠同。

【齊語】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註】略,奪也。

【史記·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歲,爲人所略賣。又【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令,卽時解散。

又渠略,蟲名。

【詩·曹風·蜉蝣之羽傳】蜉蝣,渠略也。

【釋文】略,本或作𧐋。


考證:〔【左傳·莊二十年】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 謹照原文二十年改二十一年。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略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田部

繹山碑(篆)

孫臏242(隸)
西漢

淮源廟碑(隸)
東漢

楷書

略字的象形文

讀音:lüè


金文;

小篆;

漢簡;

漢帛書;

隸書

讀音:lüè

“略” 的本義是經營疆界。《說文》: “略,經略土地也” 。金文寫作“” ,左邊是田地的“田” , 田是象形字, 甲骨文寫作“”或“” , 都是規整好的農田形; 右邊是“各”字, 各上邊是隻 “” (倒行的腳),下邊是“口” ,表示洞口、門口; 會意腳走向一目的地(詳見“各”釋文)。“田、各”組合成的 “略”正是為了田地問題采取的某種動作。小篆寫法與金文相同。隸書( 《張遷碑》 )寫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略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略
中国大陆
台湾 略
台湾
香港 略
香港
日本 略
日本
韩国 略
韩国
旧字形 略
旧字形

略字說文解字

【卷十三】【田】

『說文解字』

經略土地也。从田各聲。烏約切

『說文解字注』

(略)經略土地也。昭七年左傳。芋尹無宇曰。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注。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正封。封疆有定分也。禹貢曰。嵎夷旣略。凡經界曰略。左傳曰。吾將略地。又曰。略基阯。引申之、規取其地亦曰略地。几舉其要而用功少皆曰略。略者對詳而言。从田。各聲。离約切。古音在五部。

略字解釋

略字基本屬性

  1. 略的部首:田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wher

  2. 四角號碼:67064鄭碼查詢:kirjBig5編碼:B2A4gb2312碼:C2D4

  3. uni-code:基本区 U+7565首尾分解:田各部件分解:田夂口

  4. 造字法:形声;从田、各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畧略畧㗉 畧 略畧

略字基本含義

  1. 大致,簡單,不詳細:大~。簡~。粗~。~微。~有所聞。~知一二。

  2. 省去,簡化:省~。忽~。其餘從~。

  3. 簡要的敘述:史~。要~。事~。

  4. 計謀:方~。策~。戰~。

  5. 搶,掠奪:侵~。攻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