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字康熙字典熱度:405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ù,【漢字註音】ㄕㄨˋ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束字五行屬金】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𠀤音㑛。

【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

【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

【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

【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

【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

【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𠀤音戍。約也。

【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

【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叶所律切,音率。

【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从木从口,與朿別。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束字的字形演變


甲2289(甲)

㒼簋(金)
西周中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黃簋(金)
西周中期

琱生簋(金)
西周晚期

束仲豆父簋蓋(金)
西周晚期

新甲3.137(楚)

說文‧束部

睡虎地簡10.8(隸)

武威醫簡88甲(隸)
東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鮮于璜碑(隸)
東漢

楷書

束字的甲骨文


甲430合30484無名組

甲2289合22344

乙1121合21873子組

乙3594合9212

京都751合11091

乙9004合21149

後2.35.9合8084賓組

林2.25.6合36518黃組

簠帝41合1449賓組

前2.25.6合24951出組

京津2679合18513賓組

珠402合30381無名組

續3.32.4合36417黃組

安2.12合23001

束字的金文


束父辛鼎西周早期集成1659

盂卣西周早期集成5399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黃簋西周中期集成4099

㒼簋西周中期集成4195

守宮盤西周中期集成10168

束仲豆父簋蓋西周晚期集成3924

琱生簋西周晚期集成4292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8

不𡢁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9

束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ù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小篆;

隸書

讀音:shù

“束”是捆綁,約束。《說文》: “束,縛也。從口、木。”屬會意字。甲骨文1-3寫作 “” , 象在樹木上纏繞繩索, 以示約束; 4-6寫作“” , 或加 “手”或加 “丨” (讀gǔn, 直木, 棍棒), 表示用手捆綁使其直。金文字形雖多,但均為纏繞木的形狀。小篆在 “木” 中間圍一圓環,與甲、金文同義。隸書(漢《孔彪碑》 )以直筆方折取代了篆書的弧筆圓折, 寫作 “” , 成為今文。 表現約束義的字有 “誎”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束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束
中国大陆
台湾 束
台湾
香港 束
香港
日本 束
日本
韩国 束
韩国
旧字形 束
旧字形

束字說文解字

【卷六】【束】

『說文解字』

縛也。从囗木。凡束之屬皆从束。書玉切

『說文解字注』

(束)縛也。糸部曰。縛、束也。是爲轉注。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从囗木。囗音韋、回也。詩言束薪、束楚、束蒲、皆囗木也。書玉切。三部。凡束之屬皆从束。

束字解釋

束字基本屬性

  1. 束的部首:木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dl

  2. 四角號碼:50906鄭碼查詢:fjvvBig5編碼:A7F4gb2312碼:CAF8

  3. uni-code:基本区 U+675F首尾分解:木口部件分解:束

  4. 造字法:会意;从口、从木像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漢字結構:单体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捒捒 𤙨

束字基本含義

  1. 捆住,係:~縛。~裝(整理行裝)。~發(fà)。~之高閣。~手無策。

  2. 量詞,用於捆在一起的東西:~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3.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電子~。

  4. 控製,限製:~身。無拘無~。

  5. 事情的結末:收~。結~。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