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矛
【繁體漢字】矛,【漢語拼音】máo,【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午集中】【矛】【矛字五行屬水】
【午集中】【矛字部】
〔古文〕𨥨𢦧鉾𥍥【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𠀤音謀。
【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
【徐曰】鉤兵也。
【書·牧誓】立爾矛。
【傳】矛長,故立之於地。
【詩·秦風】厹矛鋈錞。
【傳】三隅矛也。
【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
【疏】矛如鋋而三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
【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
【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
【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
【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
【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矛” 在《說文》 中是個部首字。也是古代一種直刺長兵器。商周時多用青銅製,漢以後多用鐵製。《說文》: “矛,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 象形。 ” 金文寫作 “、
” , 象長柄兵器形。 “說文古文” 寫作“
” , 加 “戈”強化兵戰義。 小篆寫作“
” , 顯然受“說文古文”矛形的影響, 已不直觀。 隸書隨小篆結構寫作“
” , 完全失去兵器形狀。
“矜” (讀qín)與 “矜” (jín)屬同源異寫字。 最初金文寫作 “” ,並非從“矛” ,而是由 “子令”組成的會意字。本義是“令”不成年的 “子”(孩子)去做某件事。因此有憐憫和惋惜義。小篆將金文的 “子”誤為 “矛”與 “令” (後作今,成聲符)組合成“矜” 。指矛、戈、戟等長兵器的柄。《說文》: “矜,矛柄也。從矛,今聲。”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四】【矛】
《說文解字》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从矛。𢧟,古文矛从戈。莫浮切〖注〗𨥨、鉾、𥍥、𢦧,古文。
《說文解字注》
(矛)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見考工記。記有酋矛、夷矛。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鄭注:酋夷,長短。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長矣。按許不言夷矛者,兵車所不建,不常用也。魯頌箋云: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象形考工記謂之刺兵。其刃當直,而字形曲其首,未聞。直者象其柲,左右葢象其英。鄭風傳云:重英,矛有英飾也。魯頌傳云:朱英,矛飾也。按矛飾葢縣毛羽。據鄭箋則毛傳云重喬累荷也者,所以縣毛羽也。莫浮切。三部。凡矛之屬皆从矛。
(𢧟)古文矛,从戈。
矛的部首:矛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5倉頡號碼:ninh
四角號碼:17222鄭碼查詢:xsimBig5編碼:A5D9gb2312碼:C3AC
uni-code:基本区 U+77DB首尾分解:乙丿部件分解:矛
造字法: 漢字結構:右上包围结构漢字五行:水
異體字:𢧟𢦧𢦵鉾 𢦧 𢦵 𢧟 𥍤 𥍥 𥎠 𨥨 𨦜𢧟𢦧𢦵
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