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字康熙字典熱度:55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òu,【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巳集下】【犬】【獸字五行屬】

【巳集下】【犬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狩。

【說文】守備者。从嘼从犬。

【爾雅·釋鳥】四足而毛謂之獸。

【書·益稷】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周禮·天官】獸人掌罟田獸,辨其名物。又【天官·庖人】六獸。

【註】鄭司農云: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也。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棜在其南,南順。實獸于其上,東首。

【註】獸,腊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獸字的字形演變


拾6.3(甲)

宰甫卣(金)
商代晚期

王子午鼎(金)
春秋晚期

曾侯乙鐘(金)
戰國早期

包2.21(楚)

說文‧嘼部

五十二病方235(隸)

睡虎地簡10.6(隸)

老子乙前169上(隸)
西漢

老子甲36(隸)
西漢

定縣竹簡5(隸)
西漢

淮源廟碑(隸)
東漢

楷書

獸字的金文


宰甫卣商代晚期集成5395

先獸鼎西周早期集成2655

史獸鼎西周早期集成2778

啟卣西周早期集成5410

啟卣西周早期集成5410

獸父戊爵西周早期集成9053

員方鼎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2695

王子午鼎春秋晚期集成2811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86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86

獸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òu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石鼓文;

小篆狩;

小篆獸;

小篆嘼

讀音:shòu

“狩” 的本義是捕獵野獸。《詩·魏風·伐檀》: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商周時甲骨文、金文的狩字和野獸的“獸”是同一字,均是在一犬科野獸旁加一 “” 形或 “”形狩獵工具, 表示捕獵。 “”形捕獵工具是用分叉的樹枝製成的, 在分叉處捆上石塊用來拍砸野獸。 “”正是樹枝捆上石頭的形狀。犬科獸形用作“獸”字時是被獵的對象; 用作“狩”字時又是獵犬, 與 “”形捕獵器一樣都是人類的狩獵工具。 小篆將“獸” 、 “狩”二字分開,各表其意。“狩”成了 “從犬,守聲” 的形聲字。漢隸書( 《張遷碑》 )用平直的筆畫取代了篆書的圓弧筆畫,跳出象形字的窠臼。

與 “獸” 字形近似,字義相關的有 “嘼” 字。“嘼” (讀chù)泛指牲畜。《說文》做了一番很勉強的解釋: “嘼……像耳、頭、足厹地之形。” 意思是“嘼”像牲畜形。 從甲骨文、 金文、 小篆分別寫作 “”來看, 雖然字形不一, 上邊均為不同時期的 “單”字; 為表示牲畜不是野獸,在單下加 “內、口”字符,表示牲畜是養在家裏的獸。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狩》

狩與獸初為同一字。 甲骨文寫作 “”或“” 。 “”是用樹杈製成的捕獵工具;“” 是在樹杈上捆上石塊用以拍擊。 “”和 “” 是動物形。 金文寫作“” , 樹杈和獸形仍可見。獸之 “犬” 形在捕獵時既代表動物,也表示犬是幫人捕獵的助手。

鶴年丁亥正月石門寓中

規格: 高90CM 寬83CM

獸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獸
中国大陆
台湾 獸
台湾
香港 獸
香港
日本 獸
日本
韩国 獸
韩国
旧字形 獸
旧字形

獸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嘼】

《說文解字》

守備者。从嘼从犬。舒救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獸)守備者也。以曡韵爲訓。能守能備,如虎豹在山是也。一曰㒳足曰禽,四足曰獸。十字見爾雅音義,與釋鳥云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合。許於鳥字下曰:長尾,禽總名也。與此同,與禽字下異。从嘼,从犬。少儀有守犬,守禦宅舍者也。故从之會意。舒救切。三部。

獸字解釋

獸字基本屬性

  1. 獸的部首:犬部外筆畫:15筆畫總數:19倉頡號碼:rrik

  2. 四角號碼:63684鄭碼查詢:jjgsBig5編碼:C37Egb2312碼:CADE

  3. uni-code:基本区 U+737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象形;像兽之形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𤢚兽 嘼 狩 獣 𠾧 𤢚 𰡧𤢚𤢚

獸字基本含義

  1. 見“獸”。